三年 万余年轻人在杭州梦想小镇迈出创业第一步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10-13 08:38   

梦想小镇一景。

茹方军站在三楼的彩色落地玻璃前,这是梦想小镇2号楼的“标志性Logo”,有人开玩笑说,“看出去天都是彩色的,容易交好运”。

对于这种说法,茹方军只是笑笑,但也没否认。

两年半前,这个出生于1991年的大男孩,带着四五个创业伙伴进驻“感觉要往杭州西面开到尽头”的梦想小镇。现在,这家名为非白的三维科技公司,规模已经扩大到30人。下个月,他们就要搬到梦想小镇的拓展区——人工智能小镇,“办公面积会有400多方。”

像茹方军一样,近三年时间,已经累计有11000多名年轻创业者,在这个小镇砥砺前行,跨出创业路上的第一步。

而梦想小镇,这颗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上的重要棋子,凭借众多创新手段、拓展思路和服务特色,俨然已成为浙江众多小镇经济中的“样板示范区”,并逐渐成长为浙江经济发展中的一股新生力量。

这里,每天都在发生着一个个“互联网创业+资本”的奇妙化学反应。“像何以琛一样工作,像曾小贤一样生活”,在梦想小镇的年轻“镇民”们看来,这句一直流传着的口号简直酷极了。

叩开小镇大门难不难

你有创业项目,我提供阳光雨露

虽然已是傍晚,但杭州良睦路1399号梦想小镇的各栋写字楼里,依旧是热火朝天的场景。

“准点下班?这里不存在的。”一位年轻保安跟记者调侃道。

在非白三维科技的办公室里,电脑几乎全开着,屏幕上时不时能看到旋转着的三维模型。茹方军刚刚点完外卖,有一个要交付的case,他想晚上再改改。

这家专做三维重建的创业公司,业务领域涉及影视、机器人、工业推测等,目前已经在华东地区小有名气。

三年前,刚刚成立的非白三维,还在杭州下沙的一间小房子里办公。有一天,朋友跟茹方军说,听说城西新弄了一个创业园区,叫梦想小镇,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但最打动他的,还是梦想小镇“最高5年,每年减免120平米租金”的政策。换算一下,相当于每年可以省下8万左右的房租——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说,这太重要了。

入驻的条件,也让茹方军觉得很“新”:只要参加一个叫创业先锋营的大赛,去路演,推介自己的创业idea。如果获得评委认可就可以:“这跟传统园区‘先审材料、再看关系’的做法很不一样。”

2015年3月,凭借着出色的口才,以及对公司前景的清晰规划,茹方军所在的非白三维,成功成为首批入驻梦想小镇的创业企业之一。

梦想小镇有个口号——“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委会创新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金果说:“梦想小镇门槛并不高,经过专业评审,项目只要达到一定成熟度,就可以叩开小镇大门。”

创业者进来了,怎样用创新的服务留住他们?

茹方军他们公司,因为行业的特殊性,每年差不多要申请四五十个专利,一来得花不少钱,二来还得花对接的精力。

梦想小镇把这块都想到了,每个创业团队,每年能拿到2万元的创新券,类似一种虚拟货币,可以购买各类服务,比如专利、法务、财务、工商税务等等。

小镇的向心力在哪里

以商引商,把主导权让给孵化器平台

一个个创业团队的入驻,让这片3平方公里的昔日“废墟”焕发了生机。如今,梦想小镇已经累计聚集了创业者11000多名,创业项目1100个,孵化平台48个。

而“孵化”这个概念,同样是梦想小镇重要的特色创新手段,也是吸引年轻人迅速聚拢的向心力之一。

2015年开园的时候,首批入驻的有7个孵化平台,比如良仓、湾西、马达加加等,这跟国内其他园区有点不太一样。

说白了,这些都不是单个的商户或团队,它们大多数自带资金和吸纳能力,相当于是一个“以商引商”的概念。它们入驻梦想小镇后,会去寻找和孵化其他的创业项目和团体,滚动起来,这就是一个倍速的增长。

对于最早的这批孵化平台,梦想小镇的要求也很简单明了。比如,给你3000方的办公场地,6个月后,要求有20个项目进来,常态化办公人数达到200人。

事实证明,这一招“相互激励”收到了奇效,大概到2016年上半年的时候,梦想小镇先导区的入驻空间几乎就满了。

这一点,也让金果颇为自豪,他们很少像其他园区一样,不断地去全国各个城市招商引资,“招商部本来人数就少,精力和资源都有限,把大部分主导权让给孵化平台,效果反而更好。他们更专业,也更懂创业者的需求和痛点。”

在去谈新的孵化项目时,一些老“镇民”对小镇情怀和归属感往往更有说服力,“向外人介绍的时候,比我们说得还生动。”金果说。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陈宇浩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