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漂们的“漂”生活 抱团取暖让漂着的心定下来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10-13 06:51   

65岁的老周来杭已经七年了,“在杭州带孙女儿,有时候也蛮想家的。”他的老伴还留在四川老家,两地分开,老周为子女可谓付出了许多。初来乍到时,听不懂杭州话,出门没有认识的熟人,连吃的口味都相差甚远,老周为了适应杭州的新生活,也经历了一段心情低落的时期。其实,像老周这样的特殊老年群体,近年来在杭州日益增多。他们被称为“老漂族”,是那些离开故土到子女所在的陌生城市、帮助照顾孙辈的老年人。他们在为子女默默奉献余力的同时,都会承受一些外人难以想象的烦恼和苦衷。对这一群体,中共杭州市委党校文化学与社会学教研部副教授方秀云做了一个调查。

老漂族很孤独,更需家人关心

方教授调查范围为西湖区文新街道,它是城西典型的商住区,辖区人口密度甚至超过上海市核心街区,许多小区老漂族超过户籍老年人口。可见这是一个汇集在城市、人口众多的老年群体。

“老漂”们在家乡多被视为“子女有出息又孝顺、老人进城享清福了”。在城市幸福生活的同时,他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生活里的一些麻烦:比方说面临人生观念、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等诸多不合拍、不协调,觉得自己说不好普通话,跟子女之间有代沟存在等。

“刚开始的不习惯是普遍存在的。”方教授说,但儿女有时候因工作繁忙,又常常会忽视这种老人的情绪。曾有一位生病住院的老人苦恼地说,虽然孩子替他请了护工照料,但孩子每次来探望,总是只有几句话——来的时候问一句“今天好些没?想吃啥?我去买。”玩会儿手机,再说一句“没啥事吧?那我走了。”

其实老人心里就想孩子多陪自己聊聊天,说什么都好。但老与小又少了些沟通,“你再陪我聊聊天”这种话说不出口。

老漂们聚起来,多了纾解方式

32岁的小倪刚刚生完二胎,爸爸、妈妈从千里之外的老家来帮忙带娃。她说:“老人来帮忙带孩子很辛苦,本来就不是他们的义务。而且老人家都挺好哄的,多说几句辛苦了,帮他们多做点家务分担一下,给妈妈买支护手霜,陪老爸打两把麻将,他们就很开心啦。”每天下班回到家,小倪夫妻俩就主动把看娃的任务接过来,让爸爸、妈妈出门去逛逛。现在妈妈加入了小区的排舞队,爸爸跟邻居聊天、打牌,日子过得充实开心,交到了许多新朋友。

“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搭建一个共同的平台,将这些‘老漂’个体组织起来,让他们可以走出家门、坐到一起,相互认识、增进联系、团结互助与共同行动,是最为迫切也是最有效可行的路径。”方教授与阳光社区多次沟通,以杭州“鲍大妈聊天室”为参照模板,在自己居住的嘉南公寓着手一个老年社会组织培育试验。

它叫幸福家园工作室,把有责任心、有爱心、有奉献精神、有组织沟通能力、品格性格好的杰出“老漂”人才先动员起来,辐射更多的老漂群体。从去年6月开始,工作室已经进入常态化活动,时间定在每周三下午(寒暑假与法定节假日除外),每次有20多位老漂族聚在一起。

如今,“幸福家园工作室”已开展固定活动30多次,参与成员近四十名。根据参与者的需求和兴趣,围绕家乡美食、特色风物、节庆文化与趣闻、隔代教育、家风家训、旅游见闻、养生保健、心理调适等日常生活进行聊天分享互动,也涉及养老政策、时政新闻以及杭城历史文化等知识学习和交流,还有剪纸、手工制作活动,工艺美术等生活美学欣赏等,老漂们参与这些活动,纾解了心情,交到了新朋友,慢慢给漂泊的自己找到一片宁静的心理世界。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樊燕飞 记者 史洁 文/摄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