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你身边 止不住想你 “直投心门的家书”以文字传情 他们在信里写了什么?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10-11 06:48   

新江花园社区居民在家书沙龙中分享家书记忆。

高宗义给儿女写的上百封信都要仔细打草稿。

“直投心门的家书”继续以文字传情,每一封信背后,都是沉甸甸的情感。

我们已陆续收到了数十封家书,有从遥远的城市写给杭州的亲人的,有杭州的市民写给天堂的家人的,也有分隔太久的朋友写给不知道身在何方的那个人的。

不论他(她)是否在身边,对亲人、朋友的思念,像足以燎原的火星,深埋心底,由笔尖蔓延于纸面。

家书故事 父亲写了上百封家书

父亲高宗义出门旅游前,还给女儿高风留了一封信,告诉她要抓住中秋国庆双节假期,横下心来,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好好读书。

“成绩在考场,功夫在平常,一定抓住平常、抓住节假日这些大好时机,避免考时头脑空白临阵磨枪。以前说过,我学校几十个人参加自学考试,都是在紧张繁忙的一天工作之后,凭着晚上挑灯夜战和星期天刻苦用功,取得了本科学历的。我们常说一个国家要有底气,一个军队要有士气,一个家庭要有和气,一个人要有志气。希望你以他们为榜样,见贤思齐,狠下功夫,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勤奋而有志气的人。”父亲写的这些话,高风说每个字都认真看了。她正在准备自学考试,父亲鼓励她读书的信写过很多,很多,“已经数不清了。”信里谈学习,也谈她的恋爱和生活。

高宗义是陕西省韩城市桑树坪矿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今年刚刚退休。因为一双儿女都在杭州工作、定居,他便时常来杭。

从孩子小时候到现在,他写过不下百封家书。后来不写信了,就发字数很多的短信,谈学习、工作和生活。他写每一封信,都要打草稿。

2012年夏天的一封信里,他写道:“中午到柳浪闻莺,未听到莺歌,听到的却是蝉鸣。这七月的杭城,骄阳似火,莺燕再也不能适应这个环境了,代之而起的是动听的蝉鸣。顿时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要生存,要生活,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生存能力、适应能力。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像蝉一样,也只有这样,自己的工作处境、生活环境,尤其是个人的心境,才能像柳浪一样令人赏心悦目,像莺歌蝉鸣一样,惬意悦耳。”

从一点小事,他便能引发开去,见到儿子对儿媳说话声音大,态度差,他便写信说:“(她)说了错话,做了错事,别人不能原谅,但你必须谅解包容。而不是责备她,呵斥她,冷落她,因为她是你的夫人,你的爱人,是咱家的亲人。必要时可以提示、提醒,但要保护她的个性发展,思想自由。爱情要长期保鲜,最简单的方法是,笑脸相迎、笑口常开、好好说话。”

女儿学习上有点骄傲自满,他马上会告诫她:“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看书时,高宗义喜欢记笔记,把自己觉得有意义的话抄录下来,常在写信时与儿女们分享。如今儿子在华为工作,事业有成,并在杭州安了家。他和妻子现在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杭州,即使子女都在身边,他也常常借“短信家书”与他们交流,家书是这个家庭沟通的纽带。

家书沙龙 “妈妈只是想你了”

今年中秋节前,我们在九堡街道新江花园社区邀请了12位老居民参与家书沙龙,让大家说一说记忆中的中秋节和那一封封家书情。

“我手里这封信,是我从儿子发给我的邮件中抄下来的,它是一封来自子女的家信。”王阿姨说,收到这封信,足足让她感动了好久,比过去任何一件中秋礼物都来得珍贵,“它比月饼好吃,比鞋子更美。”

现在过节,儿子们总是会送衣服、鞋子等礼物给她,新鞋子舍不得穿,放得鞋底都老化了。“我常常跟他们说,不要买衣服、鞋子了,穿不了的,害怕他们浪费。今年看到他们给我写的家书,我真是很感动,过去那些有关中秋的记忆都回来了。”王阿姨说,一家人温馨、和睦、快乐的场面是心里最珍贵的记忆。

坐在旁边的金阿姨说,她当年上山下乡去了宁夏,去年退休才回到杭州,陪伴在老父母的身边。“当时和家里爸爸、妈妈联系主要就是通信,一个月起码写一两封信。回杭州之前,一直都保持着家书来往。”金阿姨有两个女儿,女儿小的时候放寒暑假,别人都能去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家,可是他们家的老人都在杭州,那时候孩子们也非常想念老人。

“像我们每逢节日,就要想起爸爸、妈妈。”现在金阿姨回杭了,爸妈就在身边,但大女儿却已在宁夏安家,她从想爸妈变成了想女儿。“那天我给她打电话,她工作也比较忙,就问我,妈妈有事吗?我对她讲,节日到了知不知道?其实我只是想她了,给她打个电话。”

“我们过去上学的时候没少写家信,现在很久不写,提笔忘字。”一旁的王大伯觉得,家书恰恰能重拾过去的记忆,写的人、看的人更觉郑重其事,显得信里写的内容更珍贵、更有价值。赵大伯在家书里写下了自己家庭的家训、家风和家规:“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活动结束后,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城东分行还给居民们送上了礼物。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钱彬 林雁 记者 史洁/文 记者 张之冰 史洁/摄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