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同庆 流动的“红马甲”为你分忧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10-05 07:02   

    钱报与景区共同招募的志愿者团队首次亮相

游客在留言簿上的留言。

    昨天是中秋节,一大早,在断桥入口处的亭子里,放置了一面很大的西湖景区展板,来自浙大的大二学生迟新宇和43岁的王新栓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穿着醒目的红色马甲,戴着小红帽,胸前配着徽章。徽章由红蓝两色“i”字母组成,这是“杭州小i使者”的标志。

    一个小姑娘跑到桌前,对迟新宇说:“阿姨,地图多少钱一张?”“叫姐姐就免费送给你一张”,被叫“阿姨”的迟新宇跟小姑娘打趣。“无价之宝,免费送给你”,王新栓笑着跟小姑娘说。

    这是迟新宇第一次在西湖边做志愿者。早上7点,她就跟9个浙大的同学一起到了断桥。而王新栓,则已经在这里服务了6年。在西湖景区,总共有13个杭州市志愿者协会“假日队”的服务点,王新栓是断桥服务点的负责人,今天他跟另外一位社会志愿者一起,迎来了12位大学生志愿者,10名来自浙大,2名来自浙江传媒学院。

    一年1600公里

    往返于志愿服务途中

    “顺着马路往前走300米,到少年宫公交站,坐7路,终点站是灵隐寺”,刚开始工作没多久,就有游客前来问怎么去灵隐寺,王新栓一边用手势指着公交站的方向,一边向游客说着。短短五分钟,就有四五名游客上来问路或者要一张地图。

    王新栓说,地图每天能送出去六七十张,自己都说不清一天有多少人问路。

    初来杭州的时候,王新栓自己订了份钱江晚报,“当时连厂里都没有,别人都觉得稀罕,大家互相传着看,后来厂里也订了”。2011年,在钱报上他看到了招募志愿者的报道,就报名参加了。到现在已经第6个年头。

    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王新栓都拿来做义工。有时候下雨天活动取消了,他也不闲着,他把平时游客向他问过的他不知道的地方找出来,专门自己坐车实地去看,一个个找过去,几年下来,“萧山、转塘、龙坞、仁和、汽车北站,我都去过”。

    住在良渚的王新栓,从住处到断桥要转三次公交,有20公里路,来去就要三个小时。一年下来,王师傅往返于志愿服务的途中就有1600公里。

    几年下来,王新栓成了西湖的“活地图”,“现在西湖周边只要发一个照片,我就能认出来”。有位游人问:“这道上的是啥树呀?”王师傅说:“法国梧桐,1951年栽的。”

    劝阻游客乱扔瓜子壳

    先鞠一个躬

    为了能跟来西湖旅游的外国游客沟通,王新栓还自学英语,不过由于太忙,时间也有限,他还在自己手机上装了一个翻译软件。

    在桌子上有个留言簿,是各地的游客写下的,不少留言对志愿者们不乏溢美之词。让王新栓记忆深刻的是一位北京的游客,过年的时候来杭州玩,王新栓把自己的电话给了他,指导他景区里怎么游玩。过了很久,王新栓接到游客从北京打来的电话,对方在电话里说:“西湖确实美,杭州人真好。”王师傅说:“哪里都有好人,我只是杭州好人中的一个。”

    午饭时间到了,王新栓忙着去给学生志愿者们送饭。大学生们很多都是第一次做志愿者,站在公交站和斑马线边接受游客的询问。王新栓不断提醒着,一个人在岗,其他人去吃饭,要保证始终有人在。

    忙着接待了十多批游客问询服务之后,迟新宇看到有位女游客嗑着瓜子把瓜子壳随手扔在地上,迟新宇站起身小声问到:“老师,那边有人乱扔瓜子壳,我可以去管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迟新宇拿着一个塑料袋,走向前,先是一鞠躬,然后轻声劝说,“有点紧张,好怕被骂呀”,迟新宇小跑了回来,还有点忐忑。被问到以后还来当志愿者吗?“能帮到游客还是挺好的”,迟新宇说,“以后还会来!”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杨一凡  编辑:陈俊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