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这位杭州人的“老朋友”80 岁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9-27 07:00   

 
记者 李忠 张之冰 摄

母亲河上的母亲桥,钱塘江大桥见证了杭州钱塘江两岸的发展聚变

说起杭州的一个地标性建筑,肯定少不了横跨钱塘江南北的钱塘江大桥。

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历史,是中国桥梁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

昨天,这位杭州的老朋友80岁了,从抗日战争的硝烟中铿锵走来,经过岁月变迁,如今它已经成为每一个杭州人心中如同标志一般的存在。

完成“不可能”:造一座属于中国人的桥

钱塘自古就是一条水文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江。其江底的流沙很厚,变化莫测,素有“钱塘江无底”之说。因此,民间曾有“钱塘江上架桥——办不到”的谚语。

二十世纪30年代,杭(杭州)江(江山)铁路已经修到钱塘江南岸的萧山,沪杭铁路也早已通车,但因一江之隔,浙江被分为南北两半,公铁两路也无法贯通。两岸客货过江全赖轮渡衔接,远不能满足运输需求。当时浙江提出在钱塘江上造座桥,外国人断言:中国人无法在钱塘江上建桥。

建桥计划获准后,最终由获博士学位回国的茅以升担当造桥重任。1935年8月8日,大桥正式动工兴建。

建设中,工程面临着涌潮、洪汛、流沙等恶劣自然条件和技术、资金、设备不足等问题的困扰。茅以升与罗英等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桥工创造性地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运法”等一系列新技术,解决了几十个难题。

经过两年半的心血,1937年9月26日,大桥终于建成通车。

但是战火总是无情,大桥开通不到三个月,茅以升接到了一个命令:如果杭州不保,就炸毁钱塘江大桥。

1937年12月23日下午1点,茅以升接到命令:炸桥。下午5点,随着一声巨响,钱塘江大桥的两座桥墩被毁坏,五孔钢梁折断落入江中。

当晚,茅以升挥泪写下了“斗地风云今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的诗句。

历史全解密:“桥坚强”背后的心血与付出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经历了5次爆炸。从建成到“受伤”再到修复。80年间,钱塘江大桥再次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制造”先进和扎实的工艺。

80年了,钱塘江大桥如今仍然是杭州钱塘江两岸的一条主要交通要道。老而弥坚,有不少网友还给钱塘江大桥取了一个十分形象的名字——桥坚强。

钱塘江大桥研究专家钟光明告诉记者,钱塘江大桥经历了战火,到今天都能这么牢固,这都和当时建造时花的心血,是分不开的。

“钱塘件大桥如此‘长寿’,其实最主要的就是两个原因,一个是沙石原料,还有一个就是它的木桩。”

钟老师告诉记者,为了保证造桥的原料,茅以升与其他几位工程负责人,都对原料进行了多次试验。经过最终比对,才选用了来自诸暨和富阳的沙石。从这两个地方产出的沙石,颗粒状都十分适合大桥的建造。

除了严格的原料甄选,大桥如此坚固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藏在桥底下的那些木桩了。

“钱塘江大桥全长有1453米,正桥有十六孔,桥墩共十五座。桥的1号桥墩与5号桥墩,是直接做在岩层上的。6号桥墩和15号桥墩,则是全部做在木桩上,这些木桩对大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钟老师说,在每个桥墩下面,都有160个木桩顶着,茅以升当时设计时就计算,每个木桩能顶35吨承重能力。“这些木桩都是千年水底松,抗腐蚀性很强,笔直插进河床中,承重性非常好。”

大桥守望者:看着它,是我们的职责

抗战结束后,钱塘江大桥损毁严重,有的桥墩存有安全隐患,有的杆件弯曲。1949年9月,大桥由上海铁路管理局接管,成立钱塘江工程队,经过4年努力,完成桥面、桥墩、钢梁等全面修复和加固。1954年3月大桥由杭州工务段接管,成立大桥工区,负责日常养护维修。

每天,杭州工务段的工人们都会上桥,对桥面进行巡视。每周,他们还会对大桥一次细致检查,比如钢轨面有无障碍物、零部件有没有松动等等。

上海铁路局杭州工务段杭州桥隧养修工区工长来海刚告诉记者,经历了战争年代,又加上自然老化,大桥上目前主要的病害有7处,比如主干件弯曲、支座有倾斜等等。“我们定期都会进行检查和检修,对于病害的数据,我们都会进行记录,每年都会进行比对。”

目前,钱塘江大桥没有进行过一次技术大修,除了2000年大桥公路桥桥面板进行了更换和2005年大桥铁路钢轨进行更换以外,其他都是周期性检修、换新。“大桥总体的状态还是不错的,保持着正常的交通运力。每天,平均运输旅客和货运列车共35对,还有上万辆各类车辆。”

钱塘江大桥正桥有16孔,1孔有18000多颗铆钉,180根枕木,在这些数据的背后,都少不了工务段工人们的日夜坚守。

“为保证交通正常运行,我们基本上都在深夜开工。比如换一孔枕木,我们一个队伍26个人,就要花3个月时间才能将它全部换新。”

这些年来,工人们的皮肤一个个都被晒得黝黑,原本的年轻小伙子成为中年大叔,相望相守,他们的人生,都与钱塘江大桥深深连接在了一起。

链接新闻

为纪念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80周年,昨天,国际工程科技工程发展战略高端论坛——第七届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论坛暨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80周年纪念会系列活动在杭州举办。

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8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主要包括“中国桥梁传承之跑”、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第二十六届颁奖大会、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80周年纪念会、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第七届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论坛、“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高端科普报告会、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桥梁委员会2017年年会等内容。

在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开幕式暨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80周年纪念会中,公布了2016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共186人获此殊荣。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李忠 张之冰 摄 通讯员 张波 范杨 记者 俞倩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