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出租车抱“残”守“缺”的真问题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8-19 06:39   

    唯有坚持市场导向,让出租车行业与市场接轨,迫使出租车以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利益最大化的前提条件,才能最终消除当前出租车行业的种种乱象,从根本上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对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交通需求。

    经常来杭州出差的陈先生向媒体反映自己在杭州打出租车的经历,“有的车子空调不给力,有的车子车内装饰老旧。”杭州街头的出租车为何越来越“老”?相关报道给出了两点原因:其一,司机之所以喜欢承包旧车,是因为承包金低、承包期短;其二,出租车公司出于成本考虑,往往延长车辆更新年限。

    追求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乃是人同此心,但市场的逻辑告诉我们,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必须有一个前提——保证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这个逻辑既是市场伦理,也是市场法则,如果一家企业无法保证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利益最大化就将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独独出租车,可以逃脱“市场的逻辑”,不需要以“提高服务质量”来最追求利益最大化呢?

    其实只需要稍微转下脑子,就能想出答案。我们去饭店吃饭,感觉场所不整洁,马上可以退出来;饭菜与服务不好,下次我们可以不再去。但我们在街上打出租车,你如何事先判断你拦的这辆车车况如何?你站在路边看到一辆出租车驶来,你如何分得清它属于哪一家公司?跑在大街上的出租车,缺少高度的识别性。这恰恰对于车况不好、服务不好的出租车是有利的,因为它们并不需要因此担心客户的流失;对于车况好、服务好的出租车则是不利的,因为它们并不会因此得到更多的客户。

    往深里说,旧有的出租车行业是一个封闭的领地,数量管控导致了出租车在供应上的“绝对短缺”,这种“绝对短缺”又导致了“优胜劣汰”这一市场法则在出租车行业内部的失灵。小公司林立,个体户多,承包、买断经营权成为普遍经营方式,进而衍生出“层层转包”“天价牌照”等乱象,根子都在出租车行业本身的封闭性——封闭性让牌照成为稀缺,成为奇货可居的东西,企业只需要把车以5年甚至更长期限承包给出租车司机,从此几乎就可以当甩手掌柜,根本不需要下大力气维护品牌。另一方面,小公司林立,缺少引领行业品牌形象的大企业,大家同样不需要下大力气维护品牌,反正即便形象受损了,那也是大家一损俱损。

    网约车来了,打破了出租车行业的一统江湖,改革势在必行;网约车新政接着也来了,实事求是讲,新政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出租车行业改革的步伐,至少让改革变得不那么急迫。但有一点不容置疑,唯有改革,唯有坚持市场导向,让出租车行业与市场接轨,迫使出租车以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利益最大化的前提条件,才能最终消除当前出租车行业的种种乱象,从根本上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对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交通需求。

    改革无法一蹴而就,但不“蹴”就永远不“就”;改革或者是远水难解近渴,但监管是“近水”,借鉴网约车的经验,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出租车的识别度,打通乘客对出租车的评价通道,让乘客体验而不是车辆检测作为判断车况的依据,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翟春阳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