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虫工”:60℃下的极限检测只为确保万无一失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7-28 07:05   

他们自嘲是“黑领”,每天这样钻洞。

穿着“青蛙服”的钱报记者鲍亚飞。

每天都是一次极限挑战,特别是夏季高温的日子里。

有一群人,每天都把自己置身在不低于60℃,甚至超过200℃的环境中工作——爬进锅炉,检测排查每一根钢管,每一个焊接点。他们知道如果忽略了哪怕是0.1平方厘米的地方,有可能造成的后果就是一次重大的安全事故。

穿着干的“青蛙服”进去,拖着湿的衣服出来。一次并不准确的称重让人吃惊,这件衣服的进出之间就重了约3斤,如果在4小时内不喝6斤水(矿泉水大瓶约2瓶),他们就可能出现严重脱水甚至中暑昏迷……

很难想象,检测空隙时间内,这些特种设备(高压容器、电厂锅炉等具有燃爆隐患的设备)的安全检测员觉得比较舒服的,竟是趁检测空当“溜出来”,站在大太阳底下纳凉……

60℃锅炉内做检测

机会只有一次

7月26日早上7点,浙江海联热电股份公司,6个杭州市特检院检验队员正在待命。技术人员穿着“青蛙服”(红色、上下身一体、全封闭的防烫伤服装),带着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平均温度有60多℃,身边的金属不能碰。”任强今年39岁,宁波人,浙大研究生,工程热物理专业毕业,有10年的检测经验。他穿着橘红色工作服、胶鞋,全身上下不留一丝缝隙。“跟着我,注意脚下,注意身边。”

走进厂房一楼,粉尘、高温。

钱报记者跟随任强一组前往1号锅炉。说是锅炉,不如说是一栋高约20米的建筑——从一楼地面爬上去需要经过至少7个金属梯坡道,踩上去,发出金属和橡胶摩擦的怪异声响。狭窄的镂空楼梯直角拐弯,粗细不一的管道交错着,趔趄不稳忙着摸扶手,发烫。

“还好,这个炉子不算高,在4楼,室内,不少炉子立在室外,更烫更高,有‘恐高症’的人不敢上来。”沿着陡直的楼梯拾阶而上,任强边走边介绍。他们这一次要对这家公司一台锅炉进行内部检验。这种检验在他们内部被称之为“大活”,需要花4~6小时,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他们提前拟制了检验方案,“热电厂的锅炉一般在夏天和春节时才会停炉,当然也是我们检验高峰。”极高的温度留给检测的机会只有一次。

钱报记者了解到,特检院面对的是3000多台锅炉,其中三分之一会在杭州最热的七八两月检测完毕。

说着就到了锅炉口,温度器显示,炉外的温度是50.6℃。任强从一个直径只有半米的口子爬进去,里面温度超过60℃——前后不到5分钟,站在炉外的钱报记者的衣裤已经湿透。

不远处,另一名检验员周建军正钻进电站锅炉的尾部烟道过热器。“锅炉正常使用的时候,这个地方出来的蒸汽就直接冲击气压计发电了。”过热器内部,肉眼可见的粉末灰尘在空中飘飞。周建军拿着手电、检测仪器,记录各个刚刚检测出的数据。炉内1米高,只能猫腰检查,“里面的管子很细,锅炉运行起来,烟气里面的灰尘颗粒非常多,会对管子有严重磨损,所以管子外部有高温耐火泥做成的包裹。主要就是检查管子是否有变形、磨损,防磨罩有没有脱落、拱起。”他说防磨罩磨损到一定程度,管子就会爆裂……

在里面的技术人员一寸一寸地检测过去,不放过哪怕一小片位置。“一个小忽略就可能漏掉一个隐患,后果就可能是极其严重且无法逆转的。”杭州市特检院锅炉检验所副所长潘鸿说,每一眼看到的都可能是正常,也可能是隐患。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鲍亚飞见习记者 夏国燕 杨子宸通讯员 丁航军 文/摄  编辑:李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