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前后 杭州一学期教育经费7500元 一市亩地价4万元?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7-18 07:21   

 

1947年一个学期教育经费国币7500元 要盖乡长和经收人的印章

说来也巧,第一批老物件的线索竟是来源于几张照片。

5月中旬,拱墅区举办城中村改造摄影巡回展,照片中一个特别精致的梳妆台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循着线索找到拥有者胡建林后,他又推荐了表哥吴国松。

何国华、谢爱弟赶去拜访,吴国松拿出一个包裹,用丝绸布等密密麻麻包了好几层,里面是民国时的物件。

一层层打开,两人发出“哇”的感叹,眼前是近60张民国时期的各类票据,包括分家字据、土地所有权证、土地凭证、完税凭证、学费收据等,时间跨度十余年,是吴国松奶奶102岁(2011年)时才交由他保管的。

由于包得严实隔绝了空气,凭证上字迹清晰、红印如新,极为难得。讲起当时的心情,谢爱弟仍很激动:“我当时想这个都不用请教专家,太新太完整了,肯定有历史价值。”

以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开具的杭县乡镇教育经费收据为例,当时一个学期的教育经费是国币7500元,要盖乡长和经收人的印章;而历史同期的土地所有权证上,每市亩(约667平米)的地价是40000元;分家立的字据用的是大红纸,以繁体“萬代興隆”开篇,详细注明田、地、山等权属。

近三年教育经费可以买一市亩地?也不能这么说,当时货币超发,贬值严重,有可能前一天100元能买一袋米,第二天只能买一碗了。

开明的吴国松捐出部分凭据后,又将奶奶出嫁时穿的两条裙子交由小组保存。虽然年份已久,但都保存完好,熟丝制成的裙子粉红色,蓝色收口、花边点缀;生丝制成的裙子紫色,都很难得。

请来“本地咖”做说客 五次登门终获泥制筷筒

2015年,康桥街道蒋家浜社区编了一本《岁月回声》,以图文形式记载下老人们的回忆。谢爱弟借来细细品读,翻到第95页,她立刻雀跃起来。

1934年出生的船窑里居民沈荣琥回忆说:我这里还保存着一个饭枓(dōu),是民国乙亥年(1935年)制的,当时总共16个,底下刻着“船窑里制、沈宅共用”;平时每家放一个,办事情时共用;饭枓用桑木制成,好处是饭不容易发馊。

5月26日,一行人登门拜访,82年前制作的饭枓几乎完好无损。更令人惊喜的是,大家发现了更新奇的物件,类似“小提篮”的泥制筷筒,正面和侧面都有防发霉生菌的透气孔,形状类似于眼睛,底部也有些孔眼。

掂一掂分量还有些沉,83岁的沈老说,这可是他爷爷那一辈传下的生活用具,迄今仍在使用,算起来也有百年。

不过说起捐赠,老人似乎有些犹豫。请教专家、遍访各处后,大家都觉得筷筒更具有稀缺性和展示性,找不到类似的。

谢爱弟和同事第二次登门时,两人被倾盆大雨淋到浑身湿透,递上天竺筷等小礼物,和老爷子唠了一小时:“您要是不存起来,万一不小心打碎了,子孙后代以后就看不到了。”

老人被诚意打动,捐出饭枓,但婉拒了筷筒以旧换新的提议。僵局之际,“本地咖”倪志忠答应帮忙,他是当地办红白喜事的“御用”厨师,有名的热心肠。

这头,他两次登门,平日偶遇也会劝说;另一头,谢爱弟担心东西被文物贩子收走,常询问进展。倪志忠告诉谢爱弟,越是焦急反而会造成物值很大的错觉。

7月6日,第五次登门,小组争取到200元经费,让倪志忠单独前往,大家在门外等待消息。不多久,他出门示意,沈老想通了愿意捐赠。

“我跟大伯说,分享更有意义。”倪志忠说。

推荐阅读:

这种吃起来嘎嘣脆的虫子上市啦 价格堪比小龙虾

羡慕嫉妒恨!每年夏天杭州这家企业都放"高温假"

逛街手机不离手 杭城商场的免费WiFi给力不?

翠苑一区推出18个"孝心车位" 可免费停车5.5小时

"微信炸弹"真的能让手机瘫痪?20分钟才恢复正常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潘杰 通讯员 黄莺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推开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的库房门,大量古色古香的老物件映入眼帘,高大的实木柜子、简约的梳妆台、泛黄的手工铜盆,还有近百年历史的猪皮箱,甚至是家用的饭枓、夜壶……这些品类繁多的老物件,都是从拱墅区城中村改造现场淘来的宝贝,历史最悠久的可以追溯至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