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在变热,我们怎么办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7-14 06:58   

  湿地渐渐消失

  气温渐渐升高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副教授谭季青是2002年来到杭州的,那个时候他住在古荡附近。“你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它是一个有芦苇地的地方,你现在看不到了吧。”

  谭季青觉得,大片湿地的渐渐消失,带来的后果就是城区的气温渐渐升高。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杭州距离副热带高压比较近,是很容易成为火炉的地方,但在古代,它为什么没那么酷热,就是因为它有大片的湿地,具备一种自然调节的功能。”

  谭季青的这种看法和王伟武不谋而合。

  “杭州古城是比较小的,几个城门出去就是桥,有桥自然就有水,还有许多叫‘荡’的地方,也是水。”王伟武说,如今的西溪湿地对区域小气候的调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更早的时候,它的面积更大,可以说,西溪湿地能连着运河,觉得难以相信吧。”

  留风道,种绿植

  降温的路不算好走

  那么在如今的城市建设现状中,如何做,才能给酷暑降温呢?

  风道建设一直是王伟武坚持的: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有意识地多预留一些风道出来。

  “我们目前做的研究是,发现那些有潜力变成风道的地方。而要真正实现,是需要各个部门的合作,也更需要决策层的协调。”

  除此之外,王伟武还提出一个他自觉比较理想化的建议:就是在建筑物顶以及整个外立面做绿化,也就是达到一种用绿化遮牢建筑的效果,“这算是一种补救措施吧。不过这种垂直绿化可能还要考虑安全隐患。”

  王伟武感叹,城市里太缺乏大型公园,“更多的是一些小公园,绿化的确做得也蛮好,市民健健身也不错,但如果从调节气候的角度来看,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而对用增加绿化面积来降温的做法,谭季青也给出了提醒。

  “绿化对气候的调节,效果最好的是用自然生态系统。如果是人造林的话,不是随随便便种些树就可以了,而是要讲究层次,比如什么样的灌木搭配什么样的草,这样才能达到调节的目的。”

  新闻+

  这些给城市降温的“药方”

  风道:2015年,记者已从杭州市规划局等部门获悉,杭州市正在进行城市风道的相关研究,而且,在国内首次运用计算机对城市风道的建设进行数据模拟分析。

  杭州市规划局表示,城市风道的建设,主要就是对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一种改变,它其实就是一个保护带,起着生态维护的作用。杭州目前规划有六条生态带,其实,就是类似于城市风道。

  绿化:合理种植的城市植被能够有效地帮助城市降温。比起在道路两旁铺设草坪,多层的乔木和灌木能吸收更多的热量。草皮式屋顶、屋顶花园、阳台和外墙上攀爬的藤类植物都有良好的隔热降温作用。

  浙江农林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杭州市区,天目山路、西溪湿地等森林草木覆盖较多的地方,白天温度比城市中心区低2至8℃,而湿度平均比城市中心高10%至20%左右。可见,块状森林的降温作用最大,约为4至10℃。通过对西湖区块和滨江钱塘江区块的森林样地进行观测,分析得出树木遮阴可降温0.2℃。丰富的植物群落结构带来的降温效果明显,其中又以乔木、灌木、草本结合的群落结构降温最有效。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吴朝香  编辑:李如
返回
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忽略了建筑形态、建筑高度和密度这些因素,也没有考虑风流动的规律,自然就堵住了天然的风道。”  因此,王伟武一再强调,风道及城市气候问题应该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各个阶段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