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5年启动1297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6-27 08:15   

    看江南,风景旧曾谙

    核心提示:近日,省农办公布了全省第二批(2014年度)历史文化村落三年工作检查验收情况。截至目前,全省已启动五批215个重点村、1082个一般村的保护利用项目。

    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是浙江“建设具有诗画江南韵味的美丽城乡”的题中之义。剖析5年来浙江古村保护走过的路径,对于探索如何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让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具有重要意义。浙江5年启动1297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看江南,风景旧曾谙本报记者 许雅文 通讯员 严英军

    山水相融的自然味道,高低成趣的传统建筑,原生原态的歌哭劳作,繁衍生息的农耕文明……质朴的古村落,令人眷恋和向往。

    冯骥才曾说:“城镇化越快,村落就消失得越快。”城镇化的车轮,裹挟诗意的乡村滚滚向前,传统的村落格局渐渐屈从于城市建设。

    但是,在城镇化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浙江,仍然有数以千计的传统文化村落,屹立在如诗如画的土地上。

    为了留住这些不可再生遗产,保护好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浙江率先开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2013年起,每年启动约43个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和约217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一般村项目,力求“一年成形、二年成品、三年成景”。

    以保护为先,雕梁画栋得到修复,文化遗产得以延续,让历史文化村落“返璞”;而古意绵长引人入胜的古村落,则从过去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熙熙攘攘,走上了“逆袭”之路。

    保护当先,

    留住“原汁原味”

    桐庐深澳村、永嘉芙蓉村、遂昌长濂村……走进浙江的历史文化村落,那优雅翘起的屋檐,细腻雕刻的梁柱,自成风格的古建民居总是令人惊叹。

    “古建筑绝对是宝,而且越往后越能体现出它的宝贵。”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能深刻理解梁思成这句话的含义。

    “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利用是第二位的。”这是浙江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之初就明确的。曾说,历史文化村落的历史性和艺术性,远远超过使用价值。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绝不能功利性地看问题、打算盘,把老祖宗的东西拿出来“变现”。

    与一些地方急功近利大搞“旧村改造”、“拆后重建”不同,浙江要突出村庄特色,是修缮、保护、传承有着特殊意义和价值的古迹。落实到一份份村落规划设计上,就做到了千村千面。

    “每个历史文化村落都有着独特性和唯一性,这正是核心价值所在。”省农办副主任严杰说,在保护利用之初,浙江省委、省政府于2012年下发《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将历史文化村落细分为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和民俗风情村落等,旨在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村庄特点类型采取不同的保护利用方式。

    丽水市庆元县月山村是“自然生态村落”,因村后山形如半月,村前举溪曲似银钩,取名月山村。在多次的调查、走访、感受中,规划设计师终于找到了灵感——修复“月宫意象”,将梯田、松竹、科举文化等融入其中。如今,村庄坐落其间,如同山环水抱的一轮明月。

    为尽量保持历史文化村落的原汁原味,浙江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始终坚守两条底线:不扒房、只修复,就地取材,保留村庄的时间痕迹;大树不砍、河塘不填,适度调整,敬畏村庄的原有经络和肌理。

    安吉鄣吴镇,古树参天,碧水环绕,是一代大师吴昌硕故居所在地,有着厚重的人文底蕴。2014年,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受邀,为镇区鄣吴村做整体规划设计,不仅将古建筑修旧如旧,更寻来老石板,铺设在10个洗埠头上,恢复其历史风貌。

    金华金东区更是通过有机整体规划,尽可能以最少、最自然的人工干预展开村庄保护利用规划,根据各村的特点优势和历史典故,开发了蒲塘八字门文化、山头下“袖珍古城”文化。

    经过5年的匠心营造,一批破旧损毁的古建筑得到抢救修复,一批濒临失传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记忆符号得到挽救,一批濒危和毁损严重的古村落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

    省农办社会发展处处长邵晨曲介绍,前三批重点村(不包括宁波地区),古建筑修复方面,顶瓦修补3320幢、墙体加固2419幢、立面改造2509幢、构件修复2561幢。风貌冲突的建(构)筑物整修改造方面,立面改造3581幢、结构降层334幢、整体拆除32万多平方米、异地搬迁1698户。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许雅文 通讯员 严英军  编辑:高婷婷
返回
近日,省农办公布了全省第二批(2014年度)历史文化村落三年工作检查验收情况。截至目前,全省已启动五批215个重点村、1082个一般村的保护利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