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临安城的“环球中心” 究竟有多光彩夺目?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6-21 06:41   




千年南高峰塔遗址重见天日

本报讯 在不少南宋时期西湖十景的画作中,都能看到“双峰插云”。比如,叶肖岩的《两峰插云》中,南高峰与北高峰在白云生处遥遥相望,两座山峰上各有一座宝塔,恰如擎天之柱,直插云霄。然而,熟悉西湖群山的人都知道,无论南高峰还是北高峰,如今都没有古塔矗立峰顶,它们去哪儿了?昨天,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了杭州南高峰塔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南宋版“双峰插云”的制高点之一重见天日。

南高峰海拔257.2米,峰顶有一座骋望亭,南高峰塔遗址就位于骋望亭东侧。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征宇在塔基地上展示了遗址中出土的文物。“今年1月,发掘工作启动,发掘面积约1100平方米,发现遗迹有南高峰塔塔基、道路、塔院(荣国寺)建筑基址等,出土了少量瓦当、滴水、塔砖等建筑构件。”王征宇介绍,南高峰塔塔基利用自然山岩,经过平整、填筑而成,高出地表0.8米至1.5米,塔身平面呈六角形,对径长10.1米,单边长5.07米,宽0.4米,现仅存西、南两面三道边的底层石条,其余皆被毁无存,塔院建筑基址由房屋台基、夯筑地面、院墙、排水沟等组成,房屋台基位于建筑基址的西南部,平面为长方形,目前南北向清理长度为9米,宽约5米。

仅从遗址发掘的数据看,当年的南高峰塔也颇具气象。据《南宋临安两志》记载,南高峰“上有砖塔,高可十丈”。另有史料显示,南高峰塔始建于五代后晋吴越天福年间,当时有一梵僧登南高峰远望无极,觉得此处“可以立大觉世尊之表相”,于是拿出一颗舍利子,由吴越国主文穆王在峰顶建起一座“高七层,通计十丈,规模制度,精妙绝伦”的宝塔。南宋定都临安后,对城市进行了整体规划,重建此塔。到了明代,南高峰塔遭遇雷击,由七层变为五层。清末民初时,曾有僧人希望重修宝塔,显然,他们的愿望并未实现,南高峰塔最终湮没于黄土之下。

尽管宝塔已毁,但关于它的文学、绘画作品却流传了下来。从历朝的诗作中,我们不难看出,南高峰塔曾经是杭州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其地位可能与今天西湖文化广场上的环球中心相当。

“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曾写过一首《晓登小楼雾失南高峰塔》,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日日南高峰,知我登小楼”“今晨招不来,开窗得孤愁”。当时在京为官的杨万里每天在家便能看见南高峰塔,可见此塔当时有多醒目。

北宋诗人郭祥正的《西湖百咏》中也有关于南高峰的诗句:“岌岌穿南斗,层层瞰下方。揭为湖海镇,半夜挂朝阳。”其中,“半夜挂朝阳”之句令今人颇为费解。“南高峰塔在结构上与六和塔、雷峰塔相似,但后两者都是砖木结构,而南高峰塔是砖石结构,因此,古人晚上会在塔中烧篝火,作为景观照明,这才有了‘半夜挂朝阳’的句子。”王征宇解释。看来,当年的南高峰塔在夜晚也一样光彩夺目。

曾经的地标湮没于黄土,如今可供凭吊的,只有遗址中出土的那些精巧构件。从这些造型各异、做工绝伦的瓦当、滴水中,我们或许能想象出,当年日夜守望杭州城的南高峰塔,有着何等的英挺身姿。

文物图片由记者熊艳摄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熊艳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