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拿一分钱,却承包了村里最脏最苦的活儿 治水“妈妈团”:“河里的事,就是家里的事!”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6-20 07:13   

围着红围裙,或扛着锄头,或扛着竹竿,或抓着扫把……51位中年妇女组成的“妈妈团”下到河里,清垃圾、挖水草,除浮萍……成为富阳区治水战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妈妈团”的领头人叫姚爱凤,55岁,富阳区渌渚镇阆坞村的妇女主任。去年母亲节,姚爱凤和另外11名热心公益的同村姐妹自发聚到一起,在村子里打扫卫生,让村民庭院、屋前屋后都“焕然一新”,在河道里挖水草,让河道恢复清澈……这些热心举动,村里的老老小小都给她们竖起大拇指点赞。

之所以取名“妈妈团”,是因为大家觉得这个名字很暖心。“成员最小的28岁,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都是当妈妈的人,而且我们把河里的事当成家里的家务事在做。”姚爱凤说,一年过去了,“妈妈团”从12人扩大到51人,组织过40多次的集体活动,成果也很显著:阆坞村仅有的2个劣V类水体都摘帽啦!

两个劣V类水体都摘帽了

渌渚镇属于浙西丘陵区,山体连绵,小微水体众多。阆坞村有47个小微水体,其中,2个是劣V类。一个是村头的吕家井坎头水井,还有一个是田间的吕成水鱼塘。

吕家井坎头水井的“病症”是垃圾成堆。“塑料袋堆满了。”姚爱凤说,村民习惯了在这个水井里洗洗刷刷,卖菜的塑料袋、鸡鸭鱼的内脏都扔进了水井里。“妈妈团”花了半天的时间才把垃圾全部打捞出来,之后就挨家挨户上门宣传。

“河在家门口,弄脏了,味道难闻,大家住着也不舒服啊。”姚爱凤说,“妈妈团”每个月定期清理2次,水井里垃圾越来越少,现在水清澈得很呢。

吕成水鱼塘的“病症”是水体富营养化,长满浮萍。“村民们会把用过的农药瓶、肥料袋直接丢到池塘里,农药、肥料残留,水质不好。”姚爱凤说,“妈妈团”带上了扫把、扛上竹竿,花了一下午,才把浮萍清理干净。

因为人数众多,再加上服装统一,每一次集体行动,“妈妈团”都能引起村民的关注,现在在富阳区已经小有名气,她们护河宣传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大家看到我们在捡他们扔掉的垃圾,都是同村人,大家也就不好意思乱扔垃圾了。”

以前走在河边,还能看到随手丢的香蕉皮、瓜壳、纸张……现在再去阆坞村转一转,河水清清、岸青树绿。

不拿一分钱不缺席一次活动

采访时,姚爱凤接到一个电话,是“妈妈团”成员吕国儿打过来的。“明天早上我们组织了一个护河活动,她问我可不可以早上4点半过去,自己先干一部分活。因为她早上6点要去上班,跟工厂请假请到7点,还可以干3个小时活。”

这不是姚爱凤第一次接到这样的电话。“妈妈团”成员孙素娟在富阳城区上班,每次活动,她都要提前调休回家和姐妹们一起干活。

55岁的孙雪芬倒不上班,用村里人的话说,她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富太太”。“家里有保姆,家务活从不沾边的,但‘妈妈团’活动,我都准时参加的。”孙雪芬喜欢“臭美”,爱涂指甲。在村委边上的泄洪渠清理水草时,孙雪芬下到了河水里,嫌工具拔草太慢,她直接双手拔草,“指甲油掉了,可以重新做嘛。”

不拿一分钱,却不愿意缺席一次集体活动,“妈妈团”似乎有一种魔力,吸引了这些农村妇女聚在一起,为家门口河道清洁出力。

在吕家井坎头水井打捞垃圾时,吴月平的胆结石犯了,但是她一声不吭,直到活干完,大家才发现她脸色苍白,送到医院后,医生立刻给她打点滴。姚爱凤也是在吴月平住院后,才知道她当时是忍痛干活的。“她在现场一点都看不出来病犯了,她说忍一忍,活干完再去看医生。”姚爱凤一边说,一边泪流满面,“这件事我真是特别感动,我觉得大家都太有凝聚力了。”

现在,“妈妈团”已经成为阆坞村的一张名片,遇到难办的事,难啃的骨头,大家都会说,“让‘妈妈团’去帮帮忙。”在姚爱凤和她的团友们看来,这是肯定,也是信任。“村头、河道都和家里一样干净,大家都欢喜得很,也很自豪。”姚爱凤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汪玲 通讯员 蒋倩 文/摄  编辑:陈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