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转塘龙门坎村 十年如一日,传承民俗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1-30 08:44   

明天起,西湖区转塘街道龙门坎村的大戏就要在村里的古戏台上开演,并且一连演三天!

新春听大戏,已经成了龙门坎村的保留节目。唱戏的,不是专业演员,而是本村的一群戏曲爱好者。近10年来,除了采茶季,这样的聚会几乎雷打不动。

龙门坎村群山环抱,是西湖区一个较偏僻的行政村,由于离城镇较远,村民文化生活相对枯燥,然而,自从有了戏曲队,每年春节,村民们都过得喜气洋洋。

戏曲队成立于2007年,逢年过节,戏曲队都有好戏献给村民。最初两年,戏曲队演的都是折子戏。后来,越来越“专业”,开始排起了《狸猫换太子》《梁祝》《王老虎抢亲》等大戏。除了这些传统戏,他们还创排了《家中有老是个宝》《请到我们茶乡来》《喜看茶镇换新颜》等寓教于乐节目,宣传孝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譬如《家中有老是个宝》,唱词是这样的:“有人说,老人是根烂稻草,勿会做事勿会跑,一天到晚唠叨叨,三餐茶饭少不了。——谁说是根烂稻草?家中有老真当好,管小人、把饭烧,蔬菜种得木佬佬,扫地抹桌洗衣裳,茶园治虫伊管牢,安心上班不牵挂,家中有老真当好。” 原汁原味的乡土语言,非常接地气。

戏曲队的领头人,是一个名叫孙大正的老人。老孙已年近七旬,原是西湖区文化馆馆员,14岁就上台演戏。

老孙看来,戏曲队能搞起来,与村里的深厚的戏曲底蕴是密不可分的。

“早在清代中晚期,龙门坎村附近的金莲寺香火很旺,唱戏等民间文化活动便在庙会中兴起。”谈起龙门坎村的戏曲历史,老孙如数家珍:“解放前,龙门坎村便有老艺人唱京剧和说唱‘的笃班’(越剧前身),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村里曾有过一个业余剧团,逢年过节就在本村和周边乡村演出。六十年代排演的大型现代戏《三世仇》,还被市外事办作为招待外宾的文艺演出呢。”

戏曲队能红红火火,更离不开队员对戏曲的热爱和坚持。

像孙德来和郑桂娟,他们是一对夫妻,孙德来是主胡琴师,郑桂娟是主要演员,两个人妇唱夫随,从学唱腔、学识谱开始,一丝不苟,进步非常大。又譬如葛美珍和葛正法,他俩是姐弟,一个表演,一个司鼓,哪怕身体不适,他们也坚持排练和演出。

演戏也是没酬劳的,村民们来看戏免费,演戏的支出费用都要靠大家自己贴钱。服装、道具、乐器都是戏曲队的成员们自己掏腰包的。就连那个简易的可拆装的戏台,也是大伙凑钱买的。

今年正月,他们不仅在本村和周边村镇演,还要到富阳去演,演出日程排得满满的。老孙说,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姜雄  编辑:王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