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姜青青:对南宋真相研究,亮相联合国刊物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6-12-19 14:35   

近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承办的《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33卷3期,刊登了杭报集团高级编辑姜青青撰写的《从宋版“京城四图”看临安城基本保障系统的构建》一文。与此同时,姜青青复原的南宋“京城四图”之一的大型《京城图》铜雕,已正式亮相于杭州白塔公园。

去年11月4日,本刊记者曾经专访了研究者姜青青,为大家解读了他是如何借助高科技手段复原宋版《咸淳临安志》“京城四图”的背后繁琐的过程,今天,本刊记者再次带您探访,在地图复原之后,南宋“京城四图”是应用在何处,如何得以应用的。

姜青青

高级编辑,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和发展研究所原所长,杭州文史研究会理事,杭州文史研究会历史文化传播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市社科院南宋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一、完成地图复原之后的再应用

《业务交流》记者:在完成了南宋“京城四图”的复原之后,是如何进入后期的应用的?

从新闻的角度来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要求必须是很严格的,你说报道的东西第二天都会成为历史记录在册。有人查询关于杭州的历史记录就会去翻找报纸当时的报道,文字,图片。报纸它的记录性就在此。而这时,记者所写的报道是否真实、准确甚至是严谨对于历史的影响都是非常之大的。所以,“求真”,我复原南宋“京城四图”也是在追求真相,现在我已经不在新闻一线了,我就在业余时间用历史研究的方式来继续寻求真相,告诉大家,南宋的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

二、论文为何会入选联合国相关杂志

复原了地图就可以进行应用,我这次发表在《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上的论文《从宋版“京城四图”看临安城基本保障系统的构建》就是在复原地图的基础上,以“读图”的方式进行进一步解读,通过地图直观而准确的反映,找出南宋时期临安城基本保障系统的构建和城市功能的设置,以及遵从自然和人文特点所形成的甚为合理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指出了在当时的历史和自然条件下,临安如何成为“宜居”城市发展的典范。所以,这篇论文不管是从视角、思路方法、组织结构上都是独特的、全新的。我想这也是我的论文被选中的原因之一。

三、杭州白塔公园的 “邂逅” 铜雕

其实复原南宋地图铜雕之所以选择放在白塔公园也是有其历史意义的。位于西湖之南,钱塘江畔的白塔建于五代时期,南宋的白塔就相当于一个渡口,历史上有记载,有很多人在达到渡口之后都会在白塔的位置买上一份地图。因此,复原的南宋《京城图》铜雕的选址就放在了白塔公园。在复原的南宋地图铜雕旁边还有一组雕像“邂逅”,由一个身着宋代服饰的老者和两个身着现代服饰的年轻人组成,现代年轻人问路,宋代老者指路,有古今对应之意。原有的清代摹刻《京城图》差错百出,共有139处讹误。

四、在G20杭州峰会官方唯一指定会议用书以及邮册的应用

G20官方唯一指定介绍杭州的会议用书《韵味杭州》(外文出版社出版),其中在介绍南宋时期的杭州时,引用了我所复原的《皇城图》作为插图,让参会嘉宾较为直观地了解到南宋皇城的概貌,这也是对历史上杭州最重要时期的一个展示。这张《皇城图》还在《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专题邮票纪念册》中得到应用。

五、用小故事普及给大众南宋历史

我所复原的地图只有专门研究杭州历史的行业人士才能看得懂,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一个个的地名而已。接下来,我刚完成了市政协文史委组织的《杭州文史小丛书》中有关南宋京城临安地名故事的书稿写作。书稿就是从我所复原的地图中选取20个地名去写地名故事。每篇的篇幅大约在3000-4000字。这些故事是面对大众的,注重可读性和趣味性,具有对话、细节、情节和来龙去脉。就是通过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把南宋当时京城的一些历史文化、社会现象告诉大家。这其实也是一种还原,是对于复原之后的“京城四图”的一个面对大众读者的应用。

拓展信息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主办,其中文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委托编辑出版,1984年正式出版,与英、法、西、俄、阿拉伯等语言版本一起,合为《国际社会科学杂志》的六种不同语言版本。

每期各以一个学术的或现实生活的课题为中心,邀请世界知名的学者从历史、现状、问题等方面,以多学科、多视角、不同观点的方式,就理论、方法论和实践诸方面作深入的论述和探讨,以求为世界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尽其绵薄。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第33卷第3期主题: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

《〈咸淳临安志〉宋版“京城四图”复原研究》(浙江省社科重点规划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出版。《咸淳临安志》“京城四图”分别为《皇城图》《京城图》《西湖图》《浙江图》,是现存杭州最古老的地图,记载了南宋晚期京城临安地名信息共计1582条,极为详尽,在中国古地图中罕有可比者。

来源:杭报集团业务交流  作者:《业务交流》实习记者 闫雪薇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