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城市文明督导员在行动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6-07-12 06:51   

    资料图片:城市文明督导员在超市里巡查。

    让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变得更美更有国际范儿,少不了方方面面的努力。有这样一批由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组成的“城市文明督导员”,从2007年起,就以他们细致专业的眼光来为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做出自己的贡献。近日,杭州日报走访了两位城市文明督导员,听他们讲述走街串巷、为这座城市“挑刺”的故事。

    杨一青:清洁并不只限于肉眼看到

    市人大代表、学军小学荣誉校长杨一青,是最早一批城市文明督导员。在他这位教育界人士看来,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的概念十分广。清洁既是指肉眼可以见到的干净整洁,也指人们行为的规范文明。因此,督导员们日常巡查的范围也不局限于示范点,更不仅局限于卫生干净。

    上周,刚刚去过古荡农贸市场巡查过的杨一青告诉记者:“我们既要检查肉眼能看到的地方是否干净,还要检查肉眼看不到的,比如各种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是否达标,经营户的健康证有没有过期,出售的商品是否在保质期以内,市场内的消防设施是否完好等等。”

    杨一青所说的这些督导内容都超出了“清洁”的狭义概念,还包括了市场的文明经营与管理。他说,一座城市的文明,不仅仅包括现代化的建筑、交通、通信,更重要的是人的行为。这就是“清洁”更为广义的含义。

    文明督导员的工作既要指出不足,还要发现优点,更要把一些优秀的做法传扬出去,让更多人学习。古荡农贸市场里几位卖肉的经营户就给杨一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发现经营户在用完切肉刀以后都会随手将道具放进案板下面,这就比较安全,不失为一种细致、文明的做法。”

    王恺华:为城市“挑刺”要用心

    城市文明督导员来自各行各业,王恺华是杭州图书馆音乐分馆主任,也是一位政协委员。和老督导员杨一青比起来,她加入这个“挑刺”队伍的时间则比较晚。

    “这些年杭州的城市面貌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在刚刚成为一名督导员的时候,常常感到不习惯,因为这座城市在我眼中已经很清洁了,还有哪里需要‘挑刺’呢?”

    不过,在参与了几次巡查后,王恺华很快就发现了作为一名督导员的诀窍,那就是带上眼睛带上心。“我发现,这座城市中还是有死角,不大容易被注意到,但确确实实存在。”

    比如她最近去督导的河坊街步行区。这是一条大部分人都觉得洁净有序的商业街,但是督导员的眼光却敏锐地注意到,不少商铺二楼临街摆放的盆栽因为长久日晒而枯萎。

    还有一次,王恺华在武林路上发现,一些沿街的居民楼,不少奶箱和报箱被居民随意改造,看起来杂乱无章。她将问题反馈给市文明办后,短短两天时间,这些小型的“违章建筑”就得到了整改。

    这些小细节,一般人或许根本不会注意,但城市文明督导员这把尺子,摆放得比大部分人都要高一些。通过照片记录和文字反馈,这些细节问题很快就让属地单位知悉,并得到迅速的整改。

    “清洁是一种很基础的力量,它能够引出文明的方方面面。”王恺华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毛雨佳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