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魔术,有着无限可能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6-07-08 07:20   

Z轴空间工作室灯光秀现场。 本报记者 孙潇娜 摄

  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水雾特效设计到上海世博会浙江馆设计主创之一,从杭州热波音乐节上裸眼3D的一炮走红到创作国内首个大型户外“全息视效”幻影艺术,一个由中国美院毕业生和老师组成的“Z轴空间工作室”重新定义了光、雾、影、气等元素,让这些看起来在艺术设计中无法塑造的材料,通过物理、化学、高科技设备等手段变幻莫测。

  盛夏,入夜。漫步杭州武林广场,若时间碰巧,你会邂逅一场光影交织的“梦境”。当舒缓的音乐声将周遭裹挟,浙江展览馆正门墙体与八根大理石立柱,旋即变幻成一张巨幅“屏幕”。杭州的古与今,质朴与繁华,经无限变化的光影穿越墙体而来,让历史建筑不再静止,而是散发出流动、曼妙的神韵,为G20点亮一束城市中央的繁华。

  杭州武林广场有亚洲最大的裸眼3D灯光秀,幕后团队设计总监、现任中国美院公共艺术空间系主任郑靖谦虚地说,“我们只在艺术中前行,却从未在意别人的定性。”

  在美院师生的“Z轴空间工作室”的手里,光,有了无限可能;建筑,也拥有了无限魔力。自然,他们也打开了文创产业新的天地。

  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郑靖是团队的“主心骨”,作为“Z轴空间工作室”的创意总监,他想将这里打造成毕业学生创作的试验场。在这里,他们不是“创业者”,不是“设计师”,而被称之为“青年艺术家”,以一种自在的艺术创作心态描绘世间、情感的瞬息万变。

  “Z轴空间工作室”坐落在凤凰国际创意园区。傍山而落的创意园区,原本是个废旧的水泥厂,经设计的巧手雕琢后,这里充满着文艺、先锋与朝气。

  2011年,郑靖一手打造了这间工作室。同年,中国美院公共空间艺术系招收了首届艺术工程与科技专业本科生,该专业的“掌门人”就是郑靖,他的艺术构想以及公共空间艺术系在上海世博会浙江馆设计中大放光彩。

  “上海世博会浙江馆是对之前教学、创作积累的首次集中展示”,郑靖点了支烟,看着袅袅升起的烟雾接着说,“创作中,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就像这团烟雾,你能想到可以通过激光形成多么意想不到的图象和切片么?”

  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成了郑靖的创作源泉。去过上海世博会的人,都会惊讶于浙江馆设计的神奇魅力,馆内主展项设计造型宛如一只青瓷巨碗,水波漫溢,在碧水之上,“西湖揽胜”、“钱塘大潮”等场景投影在巨碗中心,虚与实,静与动,调动起视觉、嗅觉、听觉等感观。在这里,水成为郑靖艺术创作的媒介,开创了液态投影新的纪元,并在2012年凭“液态投影屏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然而,在刚开始,世博会浙江馆的项目则引来了无数争议,争议聚焦于可操作性上。当世博会浙江馆的设计方案进入评审环节,在场的专家、学者觉得“艺术家的想象很丰满,但还是要尊重科学”,其中一名物理学领域的老教授当场就指出,透射到水面上的光有70%将会散射掉,水面投影效果根本无法实现。

  从最初设计、招标、实施,郑靖团队花了整三年,始终保持对艺术的敬畏之心,通过技术手段克服水面散射障碍,用工匠之心设计水底升降设备,将别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视觉效果,圆满地呈现给大众。当那位曾经质疑的老教授伸出大拇指说出“不可思议”时,创作者得到了最大的慰藉。

  学雕塑出身的郑靖,从1999年开始尝试从光、影、雾、气、水中找灵感,从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的所有感官去创作,用非固体媒介来表达情感,构筑了一个奇异的、与人间若即若离的创作世界。一切的不可能,在光与雾里,变成了可能。

  艺术与科技的统一

  夜幕中的浙江展览馆,在重新回归武林广场“八少女”音乐喷泉的映衬下更显古朴,这个被老杭州人称为“红太阳”的地标建筑,走过城市记忆的片段,在当代艺术与技术的交融下,仿佛涅槃重生。置身其中,周遭雾气缭绕,音乐将你裹挟,所有的视线都被墙体影射的巨幅立体画面所感染,如梦如幻。

  这是一道设计上的难题。3400平方米的巨大投影面积,异型、不规则的投影面,多达12层次的空间结构,如何才能投影出裸眼3D的神奇效果,给人以沉浸感?答案是——依托技术与创造。

  在影像上,团队借助32台2万流明工程投影设备,同时制作出针对9k(2400万像素)超高清动态影像《天堂杭州》;声效上,在选用欧洲最为可靠的户外扬声系统的基础上团队还自主开发了配套的防护箱体;针对武林广场的特点定制开发了一套播放控制一体化解决方案;在3个月的周期里定制研发了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超高压雾效升降模组……

  “艺术与科学,从未分离过,每一次技术革命与艺术创造之间总存在关联。技术是支撑艺术家创作的手段,我们可以拿来使用,完成艺术家天马行空的想象,但技术却不能成为创作的全部。”在郑靖团队对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天马行空的想象通过光、雾、影、水等元素与当代技术手段的结合,让艺术创作走向了一个崭新的空间。

  团队设计师葛畅的名片中央有个“Z轴空间工作室”的简洁LOGO,拿起手机扫一下,“滴”一声,在手机中便呈现出立体的三维动画,再扫一扫背面,工作室的地理位置也随即立体呈现。其实,早在几年前,团队就将如今红极一时的AR技术运用在艺术创作和日常生活当中。

  去年美院毕业设计展的开幕式,第一届艺术工程与科技专业毕业生交上了完美的答卷,这是给郑靖最大的礼物。青山、建筑、操场都成为学生创作的元素,当亲临现场的你,看到操场上投射的光影变成奔腾而来的钱江潮水,看到模拟硝烟中被敌机炸毁的学校……那种震撼,无与伦比。利用科技手段,光变得如此驯服乖巧,呈现出一种别样的艺术感受。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也让团队收获了不少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技术专利。

  独一无二的创造

  悉数“Z轴空间工作室”团队近些年参与的作品,你会发现,所有的作品都在打破传统,也都不可复制。2010年杭州热波音乐节大型建筑光影艺术秀被东方卫视誉为“中国第一个裸眼3D秀”,2012年在国内首创了大型户外全息视效幻影艺术,2014年南昌古建筑绳金塔通过3D裸眼科技让古建筑“活”了起来……

  “文化创意要成为产业,必需要拥有创造性和独特性,只有独一无二,才能形成竞争力,才能将看似廉价的原材料通过艺术创作而翻倍增值。”郑靖说。正是秉承着艺术创作的情怀,团队在对每一个项目精益求精的打磨后带给世人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才让越来越多的人登门拜访寻求合作。

  在万事利丝绸博物馆,由“Z轴空间工作室”全方位打造的灯光、布景等设计重现了丝绸的人文与历史。在博物馆核心演艺厅内,洞穴式的设计犹如蚕茧,舞台之上,丝绸成了银幕,运用3D全息技术设计的蚕蛹等图案再现了从蚕到丝的过程,丝绸文化通过直观的影像呈现。

  为了保持团队和在校学生的创造活力,郑靖会将同一个选题分派给在校生和团队,随后将二者的设计成果同时展示,让在校生看到不足,也让团队看到另一种艺术创作的可能。团队这些年在装置艺术、公共艺术领域的独特视角,让原本拘泥于固体表现手法的艺术创作,在丰富的非固体媒介当中,创造出不可思议的作品,提供观者更多的解读空间。

  郑靖他们今后要做的,也将会是一个全新的创作模式。郑靖透露说,他们如今在探索不同于当下的观影体验模式,将光、雾、水、气、激光等因素都用上,打造出比IMAX、VR更具有沉浸感和代入感的全方位感官体验。

  “而不管怎样,保持艺术创作初心,也许,才是文创产业持续发力的源头活水。”郑靖说。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李文芳  编辑:李如
返回
在这里,水成为郑靖艺术创作的媒介,开创了液态投影新的纪元,并在2012年凭“液态投影屏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去年美院毕业设计展的开幕式,第一届艺术工程与科技专业毕业生交上了完美的答卷,这是给郑靖最大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