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寺公园修缮一新免费开放 130多岁的摩崖石刻重见天日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6-07-01 07:36   

本报讯 弥陀寺公园开放啦。

就在弥陀寺路上,离武林广场只有1公里多。位置很好找,先找到体育场路的晓风书屋,往西走十来米,有条小巷子走进去,大概不到100米,就是弥陀寺公园。

弥陀寺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是清末民初杭州四大寺院之一,也是我国净土宗重要道场,在净土宗发展史及清末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弥陀寺里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弥陀寺石刻,还有杭州市历史建筑弥陀寺建筑群。

新中国成立后,弥陀寺建筑群不再作为宗教建筑使用,功能改变,导致原有建筑和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去年9月,弥陀寺启动修缮工程。

花了8个月,修缮完工。弥陀寺重新亮相,现在是一个集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脉延续、市民修身养性的城市文化公园。

弥陀寺石刻有1966个字,刻的是《佛说阿弥陀经》。 记者 朱丹阳 摄

公园免费对外开放

不能烧香拜佛 今后有文化展览等

整个弥陀寺公园,大约2.96万平方米,以前“挤”了372户人家、7个单位,一家家搬走后,地方才宽敞了起来。

现在,弥陀寺的7幢古建筑,都已修缮好,包括山门、大佛殿、念佛堂、藏经楼、老厅、新厅、法雨庵。

西湖区建设局工作人员说,施工时有三个要求:公园要对外开放;不烧香拜佛;不破坏老建筑,能保留的就保留,也不新增建筑,都尽量保留老样子。

所以,在弥陀寺出生且住了60年的“原住民”阮秀华,昨天再回弥陀寺,说看着都还是以前住的老样子,但干净、敞亮、好看多了。

公园绿化有7900平方米,绿地率达到了51.93%。公园一角,在崖壁的东面,挖出了一汪水塘,种上了莲花,给整个弥陀寺公园带来了灵气。进公园的弥陀寺路也改造过了,比以前好走多了。

目前,弥陀寺内的这些古建筑都还空着。接下来,会进一步做好管养维护和文化展陈等。北山街道工作人员说,以后在弥陀寺可以看到很多文化展示,比如弥陀寺的历史文化、松木场的老习俗、北山街道的人文书香,还会不定期搞摄影讲座、养生知识讲座等。

著名的摩崖石刻是怎么出炉的?

弥陀寺的最南面,就是著名的摩崖石刻。镌刻于清光绪四年,已经130多岁了。

24米长、5米高,石刻106行,每行20字,每字15厘米见方,一共1966个字,刻的是《佛说阿弥陀经》。

为什么刻这个内容?

光绪年间,高僧妙然法师云游到杭州,觉得与小霍山(现位于省政府大院北端,后被称为弥陀山)好有缘,就想到要在岩块上刻《佛说阿弥陀经》。桐乡进士、书法家沈善登接受了邀请,在苏州的梅花胜地邓尉山写了57天。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弥陀寺项目设计师郑殷芳,查了很多史料,据说当年沈善登动笔前,先虔诚地沐浴焚香,礼佛三遍后,才拿起笔写第一个字。

字是跪着写的,每写一个字,念金刚经108遍。所以,1966个字,整整写了57天。

字写好后,镌刻到岩石上,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要将岩壁磨平,用透明拷版纸覆盖在书写原件上,墨线勾勒。再用木榔头垫着羊毛毡敲击字样进行镌刻。镌刻也是在诵经中进行。

创作中,妙然法师去世,道友玉峰古昆法师接手,花了三年时间,最终完成。

石刻完成后,大家肃然起敬,欢喜赞叹,争着布施。于是,佛殿、僧舍一一添置起来,寺名便叫“弥陀寺”。香客从全国各地来,在松木场登岸,第一站便是“弥陀寺”。

这么多年,整一幅摩崖石刻,都是一面绿蒙蒙的墙,崖壁上爬满了青苔、油渍等,字都是模糊的,根本看不清。

这次修缮,先把表面的青苔、污渍一点点地抹掉,再用脱盐、加固、表面防护等方式,对石刻进行了彻底清理,现在又看到了砖红色的岩石。

石刻上的《佛说阿弥陀经》清晰可见,凑近看,甚至当年大字里抹的金粉都依稀可见。

为了更好地保护石刻,这次还给石刻装上了“保护罩”,就建在石刻顶部,长28.6米、高7米,将整面摩崖石刻保护起来,是按照史料中记载的“石经阁”复建的。

在弥陀寺的正殿——大佛殿,还能看到三块出土的拜石,均长1.8米、宽1.2米,现都留在大佛殿里,有兴趣的也可以去看看。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刘云 通讯员 高静玮  编辑:余彦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