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青史各千年”——读了飞过海峡的钱江晚报连战先生题下祖父连横的诗句
11月7日刊登着《连横纪念馆7年迎客50万》的钱江晚报,飞越海峡,由浙江省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的代表团送到了连战先生手中。看到这篇报道,连战先生非常开心,还有点小激动。
昨天,这张报纸回到了钱报,上面留下了连战先生的笔墨:报纸右上角,竖写着“青山青史各千年”,落款连战,日期二〇一五,十一,廿三。
到底是什么样的报道,让连战先生如此激动,亲自挥笔留墨?
青山青史各千年
一张钱江晚报的台北行
11月23日,台北国宾饭店,连战先生穿着西装,系着紫红色红点领带,设家宴,邀浙江省台办主任、省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庄跃成先生一行共进晚餐。
连战先生致辞时,讲到“我第一次到杭州,并不知道祖父曾在杭州居住”,他也讲到,得知连横纪念馆7年迎客超过50万人次,非常开心,希望连横纪念馆能进一步发挥好的作用。
庄跃成先生拿出10份11月7日的《钱江晚报》A5版,微笑着跟连战先生说:“超过50万人次这个数字,我们专门选择习马会这个日子,进行一个正式发布,又特意选择了钱江晚报,这一家浙江省发行量最大的都市报,进行发布,正是希望能获得好的社会影响。”
连战先生读到钱江晚报,非常高兴,席间相谈甚欢。
庄跃成告诉记者:“当时,我就贸然提出了请连战先生在报纸上题词的要求,连战先生爽快地答应了。”
庄跃成提出,能否将9份钱江晚报留在台北,而将1份带回杭州——那一份上,将有连战先生珍贵的题字。
连战先生将餐桌上的物品清理到一边,端坐着,提笔写下了祖父连横先生《西湖游罢,以书报少云,并系以诗》中的最后一句“青山青史各千年”,表达自己的心情。
1895年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后,连横不满,外出避乱。1911年,连横来到杭州。那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史学家、被后世称作“台湾文化第一人”的连横第一次来杭州,当时他就写下了“一春旧梦散如烟,三月桃花落酒船。他日移家湖上住,青山青史各千年”的诗句。
“湖”指的便是西湖,青山是西湖的三面云山,而“青史”指的就是《台湾通史》这部对台湾的开发和发展作了详尽记述的通史著作。这句诗的含义是,《台湾通史》这部书,将与西湖边的青山一样,留存千年。
席间,连战夫妇都很高兴,连战的夫人连方瑀还唱了4首诗,其中连横先生两首、连战先生一首、李白诗一首——这些诗句,都早已被谱成了优美的歌曲。
“23日的晚宴非常热闹喜庆,两岸一家亲的感觉。”庄跃成说。
用15年的时间
践行移家西湖的愿望
如今的连横纪念馆,从入口中轴线往北延伸到底,经过仆夫池,迈上古朴的青石板台阶,就是连横先生事迹厅。大厅的入口处,放了一尊连横先生的半身铜像,铜像后面的白墙上,所书的正是“青山青史各千年”这首诗。
在厅内东侧的墙壁展板上,还有连横先生所作这首诗的手稿影印件。红格子的老信纸,右下角有一点缺损,但工整的字迹清晰可见。信纸上有两首诗,一首题为《孤山》,另一首就是《西湖游罢,以书报少云,并系以诗》,连横先生在最后一句“青山青史各千年”的右侧,每个字还用小圆圈标注了出来,或许连横先生在落笔时,对这句诗也深有感触吧。
从1911年初到杭州,到15年后的1926年初春,连横先生实践了“他日移家湖上住”的西子之约,和夫人沈少云来到杭州,安家于玛瑙寺内,研究整理文史资料。1926-1927年,连横先生就曾在这里居住。
2006年连战先生参观玛瑙寺时,在入口庭院里那棵188岁的老香樟树下凝视许久。他说,父亲连震东告诉过他,“玛瑙寺里有一棵大香樟树,我和你的祖父曾在树下吃过饭。”
2008年12月18日,“连横纪念馆-台湾文化展”在玛瑙寺揭幕,连横纪念馆也正式开馆。7年过去,连横纪念馆在2013年成为大陆首批“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之一,接待台湾游客350批次,提供讲解3500多次,累计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