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御寒之N种不同 御寒服装地域特色明显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11-30 06:57   

  前阵子冷空气来之前,气温短暂地抽了个风。

  然后那句话就传high了——“你在飙汗的南方露着腰,我在飘雪的北方裹着貂。”

  看上去,北方人尤其是东北人,老阔气了,一到冬天,满大街的貂。

  南方人先别急着鄙视人家“暴发户”,人家也是没辙,那么冷的天,不裹貂裹啥?

  说起来,南方与北方,大冬天的御寒装备,别说衣着各有地方特色,连房屋也是。

  不过大冬天的,南北方的首要任务都是一样一样的:御寒!御寒!御寒!

  御寒服装地域特色明显

  “衣食住行”里,“衣”排在第一位,足见衣服的重要性。

  毕竟,中国大部分版图,尤其是古代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冬天实在是太漫长了,就冒出来各种“寒”的说法:寒窗、寒士、寒门、寒舍、寒暄……

  这是冷怕了的调调么?

  前几期说冷空气那货时,就说了我国之所以冬天寒冷,皆因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频频南下。

  特别是北方地区,冬天那叫一个漫长与寒冷,像大兴安岭及其附近地区,冬天各种冻成汪啊,是冬天的VIP,极端最低气温甚至能降到-50℃左右。

  出门咋穿呢?产啥穿啥呗。

  深山老林里头啥多?狍子,所以,狍子皮就是冬天的不二选择。

  到后来,貂皮啊啥的都裹上身了,尤其是貂,浓浓的土豪风。

  这是靠山居住的人们的穿着习俗,东北还有条黑龙江呢,靠江的人穿啥?

  鱼皮衣,类似鱼皮花生外头那层,能把那颗小花生保护得妥妥的。

  以前,黑龙江地区江水冬寒夏凉,鱼也长得五大三粗的,多是大鱼,像什么怀头鱼、哲罗鱼,脸皮厚得不要不要的。

  既然鱼皮厚实,那就不能浪费,晒干后的鱼皮,经过捶打变软,就成了轻便、保暖、耐磨又不透水的鱼革。

  真心给民间的智慧点个赞!

  各族服饰里,有一种很有特色的袍子,那就是蒙古袍,这个袍子,除了穿着好看(前提是脸要配合),还很实用,它下摆非常宽大,方便骑马,还能当防寒护膝。

  正宗的蒙古袍是这样的:缝的是双层皮,一层毛皮朝里,一层毛皮朝外,腰带除了勒身形,更重要的是防止冷风灌进去,长长的皮靴也不仅仅是为了扮酷,更重要的是耐寒、耐寒、耐寒!

  还有一个很有名的袍子,是藏袍。

  皮制、长袖、宽腰、肥大、超长,汉族的妹子们基本别指望能穿出那种风情,看看过个瘾就行啦。

  一般人也还真穿不了,穿着束腰带时,得先将袍子向上拉起,拉到下摆略低于膝盖,束带后放下袍子,腰部自然形成一个大囊袋。

  这个衣服身兼数职,比如扔点东西进去,甚至塞个娃都OK。

  晚上呢?腰带一解开,就是最好的睡袋,完胜很多户外用品。

  白天太热的时候呢?好办,扒拉出一只手臂,只穿一个袖子就行。

  南北建筑大不同

  相比之下,南方冬天的衣服就寡淡多了,以前是各种棉袄,身材再好的妹子都穿出水桶的感觉,现代就是各种羽绒衣。

  嗯,衣服没啥好说的,那就说说房屋吧,南方的房屋,绝对比北方有调调。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人体感觉上最为冬冷夏热的地方(好“光荣”啊,呵呵)。

  相比北方,南方的房屋都高大通风,但这只利于夏季啊(随着全球变暖+城市热岛效应,房屋再高大通风也然并卵),冬天怎么办?

  这么湿冷的冬天,房屋还这么通风,一个字:熬。

  反正就算有取暖的装备,房屋这么高大通风,取暖效果也得打个折扣。

  所谓江南水乡,水从天上来,意思就是雨水多多啦。

  所以,老底子江南的屋顶,都是双层瓦不说,还呈人字形两面坡,这样,雨水才能尽可能地被排出去,少下到屋子里去捣乱。

  尤其是多雨的地区,屋檐像鹅伸长脖子一样,离房屋远远的,还把屋顶横截面从直线变为曲线,即从顶到沿,先陡后缓,最后略略翘起,这样的建筑结构,“吐水疾而溜远”。

  讲真,从建筑美学的角度来看,南方建筑比北方的美多了,最典型的就是徽派建筑。

  北方因为太冷了,建筑更多地讲究密闭保暖,好看是其次。

  保暖性最好、也最“质朴”的,就是黄土高坡的窑洞。

  黄土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把窑洞中的气温“调节”得冬暖夏凉,所谓中用不中看的集大成者。

  帐篷类房屋像蒙古包也不错,人家走的是流动路线,能像衣服一样做加减法。

  说到建筑,也绕不开东北地区。

  东北以前的房屋,一般都是并列三间,只有中间(堂屋)向外开门,两边的卧室,是没有自己的门的,电视剧《闯关东》里头,就是这种典型的东北建筑,大家自行脑补一下。

  而且,真心不是东北人不想房屋高大气派,问题是一高大气派就冷啊,还是矮小密闭比较实在。

  不过不管房间多密闭,就算没有们,窗子总是要有的,而且窗子永远是热量损失的载体。

  所以,东北的建筑,很多门窗都是双层的(有些外窗上还要蒙上透明塑料膜保暖),双层门窗间相隔约1米之多,进门后要先关外门,再开内门,这样能最大限度阻止冷空气进屋。

  杭州有几家地道的东北菜馆,也采用了双层门帘。

  房屋热惰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其实不管南方还是北方,房屋都不能100%解决居住的舒适要求(壕请略过这条),多少都会有点儿地域的局限性。

  也是,天底下哪有占尽便宜的事儿呢?

  所以,冬季的寒病譬如手脚冻疮、受寒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痛,和夏季的热病譬如疰夏、中暑等等,总归免不了。

  我国也是世界上季节变化最鲜明、人体因气象条件致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

  冬冷夏热这货最头疼的,还不仅仅是会在本季节致病,它还会通过房屋的热惰性,让疾病后延至下一个季节发病。

  热惰性又是什么鬼?

  它是指建筑物外墙蓄热和导热的一个基本关系。

  举几个例子,欧洲巨厚的城堡外墙,还有中国厚厚的粘土住房墙体,除了大家知道的坚固结实的优点,还能增大热惰性,即致力于冬暖夏凉,平衡冷热峰值,再讲得直白点就是,土房子好啊,夏天凉快,冬天暖和。

  那么,热惰性是如何和疾病的延迟退休扯上关系的呢?

  我发现,当一件专业的事情说不太清楚时,举例子是最管用的:冬去春来的时候,外头嗷嗷叫升温,屋里气温很淡定,室内外温差还是很大,所以在室内要多穿点儿,就当是春捂好了,夏天也是这个情况。

  冬天反一反,尤其是北方,室内那叫一个春天,所以进屋必须脱脱脱。

  想我大学里第一次冬天去北京,按照南方的穿衣习惯,脱了外套还有厚毛衣,硬是捂出了一身汗,要不是仗着年轻身体好,说不定就生病了。

  南方的空调效果,个人感觉没有北方暖气好,但也一样外冷内热,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张文华  编辑:李如
返回
真心不是东北人不想房屋高大气派,问题是一高大气派就冷啊,还是矮小密闭比较实在。冬冷夏热这货最头疼的,还不仅仅是会在本季节致病,它还会通过房屋的热惰性,让疾病后延至下一个季节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