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年前,与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你们,每天在做什么呢?
那些从地图里“重获新生”的地名,正诉说着哪些传奇
昨天,杭州日报B6、B7版《〈咸淳临安志〉“京城四图”实现99.43%的还原度 七百年前“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地图上“复活”》一文,报道了由杭报集团新闻和发展研究所所长、杭州市社科院南宋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杭州市政协文史委特聘委员姜青青对《咸淳临安志》 “京城四图”的复原历程。
在文中,四张复原大图每一个地名都清晰可见,那些黑白分明的字眼,就像是揭开历史真相的一把钥匙,颠沛流离700年后,终于得到了认证。蒙上厚厚尘土的面纱终于被揭开,南宋历史上许多史实得到了“佐证”,那些沉睡了百年的人与事,顿时面目鲜活了起来。
杭城地名的前世今生
作为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姜老师对于杭州的感情非常之深,城市的每条道路、每个景点、每个路名,都让他感到好奇,平时他也经常会翻阅各种文献资料,查找杭州地名的史实渊源。可惜的是,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历史到现在已经找不到了。但通过这次修复“京城四图”,他却意外地发现,古今对照后杭州地名也有许多有趣的变化。
去过西湖景区的人肯定都对“茅家埠”这个地方并不陌生,其实,早在700年前的南宋,那时人们也这么叫它。只是,此“茅家埠”非彼“茅家埠”,它的曾用名写作“茆家步”。
读音相同,字却不同,这期间有什么缘由?
姜老师告诉记者,在古时候“步”字通“埠”,都是指码头的意思。从“西湖图”上可以看到,原本“茆家步”这个地方,有水路经过,是一个码头。所以演变到后来,“步”就变成了“埠”字,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同样的,现今余杭的闲林街道,它的前身也能在“西湖图”中找到,那就是图中的“闲林市”。看到这个“市”字,大家可千万别以为与现今一样,是个市级单位。古意“市”字表示的是市场之意,与“埠”的意思相近。那时候,运河通到此处,水运船只密集,商品贸易交汇,自然而然就成一个集市,是附近居民买菜购物的好去处。
“其实,在清朝版本的‘京城四图’中,很多地名都是根据清朝时的名字写的,我认为这样对南宋历史的还原度不够高,所以到了新图上,我就全部遵照宋朝的名字来进行修改。”姜老师说。
四张大图,千百个地名,就这样串成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临安城,而关于这些路名的前世今生,也都慢慢从墨迹中显现了出来。
从地图里寻找南宋人的环保经
这几年,环保一直是非常热门的话题,空气中的雾霾PM2.5,被污染的自来水,各种环境问题接踵而来,愁坏了城市人。这时候很多人往往会说这么一句,我宁愿穿越回古代去。其实,环保是个古今共同的问题,远在南宋,人们也同样为保护好城市环境尝试各种办法。
当时,在临安城的西面,是整个城市主要的水源供应地。而为了确保西湖水质的干净,南宋政府下了不少功夫。从“西湖图”中我们可以看见,在西湖沿岸出现了各种“水口”,这些面对湖面的小口子,就是城市水道系统中最厉害的“秘密武器”。城里的水在排入西湖之前,都先会经过这些口子过滤,而一些杂质就这样被沉淀了下来。西湖的水质之所以能够被保护得很好,这些小水口功不可没。
除了治水污染,那时候的空气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好。古时候,可不像现在烧菜洗澡都有天然气,那时候生火,都需要通过烧柴、烧煤,这一生火,浓烟滚滚,空气污染分分钟爆表。此次在“浙江图”中,姜老师新发现了“炭场”这么个地方,这个发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线索。在南宋,家家户户可能就是靠烧炭来解决燃料问题的,这样一来,空气污染就被比烧柴火好多了。
大家一起来说说南宋人的“生活档案”
昨天报道一见报,就有许多南宋“铁杆粉”联系我们。
当得知“京城四图”被复原了,杭州民间学者傅伯星非常兴奋。他告诉记者,这四张图的复原,是研究南宋历史非常重要的文本,与文字记载相比,地图上的内容是具象化的。像有些地名怎么排列,原本空缺地方怎么填补,都破解了原本很多不知道的东西。
那么,对于“京城四图”,你有怎样的解读呢,快来说说你的看法吧!
参与方式:1、直接拨打本报大众热线85109999
2、发送稿件到《老城记》公共邮箱:yxhb201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