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时光,西湖拔掉1000根小刺 拔掉 这些小刺,让西湖一点点变得更美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07-10 11:38   

  昨天,杭州西湖景区管委会发布了一个消息,和西湖边的文明有关,和从2013年开始的给西湖景区挑刺活动有关。

  2013年8月,杭州西湖景区管委会发起了一场“西湖因你更美丽——文明西湖百日行”活动,请游客和市民来为西湖景区“挑挑刺”。之后,相继开展了2014年的“西湖因我更美丽——公德西湖、公益西湖、公信西湖”活动、2015年的“西湖因我更美丽,我为西湖加一分”活动。

  特别是西湖景区24小时文明建议热线开通后,值班人员每天都要接到不少电话。植物园枝桠的修建、把西湖历史文化教育纳入杭州中小学课堂、开展“西湖空气保卫战”……西湖边的每个角落、大大小小的事儿,都有人在关注。

  挑刺活动持续了两年,成果如何呢?昨天下午,西湖景区管委会发布消息说:两年拔掉1000根小刺,西湖感觉经络更通畅了。

  这1000根刺,涉及园林养护、文物保护、文化氛围、设施改善、优化管理、环境卫生、道路交通规划、水质改善、商业经营等方面。据统计,对这些意见建议立即进行整改的,达全部建议的95%。

  名胜区文明办主任童国亮说:“在市民游客的监督和帮助之下,我们没有丝毫松懈,在更好地完善西湖管理、做好旅游目的地服务、传播西湖遗产文化的同时,工作更上一层楼,树立管理服务新标杆,展示世界遗产地的新面貌。”

  管委会欢迎广大市民和游客,以“来电、来信、来访”的方式,继续为西湖挑刺,继续为文明西湖加分。

  来看看西湖因为“挑刺”而做出的各种改变,也许你从未被这些刺“梗”过,但是享受到了拔刺后的“通畅”感。

  江洋畈生态公园8点半开门,太迟了

  处理结果:虞美人花展期间,提前1小时开门

  江洋畈生态公园位于杭州虎玉路7号,这里充满幽静野趣,被称为杭城“最危险的公园”,300亩湿地只30亩可容人们流连。今年4月,江洋畈生态公园举办首届虞美人花展,吸引了不少花友。

  4月25日11:00左右,钱报微信“西湖晓蛮腰”值班人员接收到微友“大慰平生”的微信:“江洋畈公园早晨要八点半开门,门口聚集了很多人。晓蛮腰可以为市民们呼吁一下吗?”

  “大慰平生”同时提议:提前到清晨7时比较合适。

  当天11:30,钱报记者用微信,把建议发送给了钱江管理处副主任黄飞燕。

  过了15分钟左右,黄飞燕就给了回复:“从明天起,在虞美人花展期间,早上7:30,江洋畈就开门。”

  傍晚时分,爱虞美人的摄友、市民、游客们就通过钱报微信“西湖晓蛮腰”知道了这个消息——26日起,虞美人花展期间江洋畈提前1小时开门,真令摄影爱好者们喜出望外。


  景区上厕所“老大难”

  处理结果:五一和十一旅游旺季,临时厕所来帮忙

  到了旅游旺季,西湖湖滨游客数量暴增,上厕所成为每个游客躲不过的坎。

  赵先生是大兴安岭人,因为儿女在杭州安家,每年都会来杭州旅游、居住一段时间,他提出:“到了旅游旺季,湖滨三公园一带厕所排队有二三十人,等一分钟都感觉过去了很久。我建议能不能对景区厕所进行扩容或者增加临时厕所。”

  湖滨管理处综合管理科蒋科长表示:“每年五一、十一,根据景区市政市容环卫管理中心的调控,湖滨景区周边都会适当增加临时厕所。”

  去年国庆的时候,一公园门口的道路上增加了6个临时厕所,男女通用。

  为什么不放到公园里面呢?

  蒋科长说上厕所这个问题在湖滨很矛盾,游客人数多,对厕所的需求很大。但是整个湖滨景区面积小,呈带状。如果把厕所放到公园里面的话,上厕所的游客排队二三十人,人群聚集,影响其他游客正常通行,也影响环湖观光电瓶车通行。

  由于在上厕所问题上“男女平等”并不适用,2010年厕所改造,西湖景区的男女厕位分别为51个和92个,今后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厕所扩容或改造。

  这么多人吃瓜子看喷泉,不文明

  处理结果:悄悄递上一个垃圾袋

  西湖音乐喷泉一直是西湖边的一个“香饽饽”,每天晚上,不少游客掐着点、听着音乐声赶来。能在音乐喷泉前有一个座位,那绝对是等了很久的。但是,也有些人在这里嗑瓜子、话家常,垃圾也随手扔在地上。

  在曲院风荷、湖滨三公园的微笑亭,经常会遇到这样乱扔垃圾的人。

  很多读者游客都挑过这根“刺”,但怎么办?西湖是个开放的地方,强制管理的话,管理难度比较大;光靠宣传,也有些不足。

  湖滨管理处综合管理科蒋科长说:“后来,我们就想到了给垃圾袋。潜移默化地慢慢改变。”

  这个环保垃圾袋专门请了浙江工业大学绿色环保协会的学生设计。环保垃圾袋两面都有蓝色的图案和文字,正面印着活动标志,以及标语“垃圾不落地,带走更美丽”,反面写出了活动理念“垃圾我产生,我带走”。这样的垃圾袋一个两毛钱。

  去年10月,湖滨管理处在柳浪闻莺景点,一个上午,分发了5000份环保垃圾袋,浙江工业大学绿色环保协会会长金同学说:“垃圾桶的容量有限,我们建议游客把垃圾放入环保袋中带出景区。”

  蒋科长也表示,这样的方法还是比较奏效的。不出意外,今后“五一”、“十一”将继续进行,有以前两次活动的成功开展作为基础,为破解西湖景区节假日垃圾落地的顽症提出了新的环保理念。


  石函路上的摩崖石刻太落寞了

  处理结果:除草、清洗、立说明牌,让石刻重现光彩

  断桥北山路口斜对面的石函路上,约40米长的崖壁上,有10多处约为清光绪至上世纪40年代间的文字崖刻。

  然而,石刻常年被青苔和藤蔓覆盖,加上崖前有停车泊位,常常停满了车,石刻文字被隐在青苔之后。

  王平,一个从事多年导游工作的老杭州,对这一片摩崖石刻关注已久。2014年6月13日,王平写了一封《请救救“石函路上的摩崖”》的信。

  景区文物局为这片摩崖石刻做了很多清理工作:原本的停车泊位“乾坤大挪移”,车位从靠近题刻的北侧移到了道路南侧,工作日白天这里禁止停车,把这条路空了出来,让摩崖石刻重见天日,市民、游客远远就可以看到。

  道路边也装上了护栏,游人不能再随意进入绿化带,也不能跨过去刻上“到此一游”,或是留下自己的“墨宝”了。

  摩崖石刻年代久远,文物局就给它“擦擦身”,先把爬山虎、藤蔓等植物拉掉,用质地柔软的刷子把顽固的青苔清除。之后,还会每月定期清洗维护。

  摩崖石刻清晰可见的字迹只剩下一半,还有一半很难一眼辨认。文物局处立了一个说明牌,对石刻内容进行简单说明。

  文物局还委托了有石质文物保护工程设计资质的设计院,量身打造了长期养护的“护身秘笈”。

  西湖边好多无名桥和亭子

  处理结果:查漏、研讨、起名字,给它们记档案

  家住杭州的史启坤非常喜欢逛西湖,但他发现西湖边的桥和亭子,有些有名字,有些没有名字。

  于是,管理处接到了史启坤的电话,他说出了困扰他已久的问题:“我都不能说出今天到过的桥和亭子叫什么。”

  没几天,西湖景区园林文物局就电话回复了史启坤,把为西湖边的桥和亭子命名提上日程。

  文物局组织工作人员到西湖边寻找这些无名的桥和亭子,并为它们作好记录,记下它们的位置和特征,并组织文物、规建、风景局一起展开研讨,为它们想名字。

  有了名字之后,文物局还要给每座桥建一个档案,记录桥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成年月、日常维修记录等,以后西湖的桥便是有名有姓,有档案有身份的桥了。


  早上路灯不亮、太少,早锻炼的老人家看不清

  处理结果:对所有不亮的路灯进行了检修

  李柏樑今年70多岁,退休前,他是一名大学老师。他是第一批西湖文明督导员。

  2014年4月,成为文明督导员的第6天,李柏樑就手写了一封信交到了管委会,主要反映两个问题:第一,当时韩美林艺术馆北面公共卫生间没有灯;第二,植物园南门至桃花园,前段时间本有隔离带,现在没了,总觉得还是设置隔离更好。

  李柏樑是个蛮执着的人,杭州花圃、曲院风荷、植物园、宝石山等,这些地方的路灯,他都提过建议。“灯太少,有些坏了,有些太暗了。现在,不少老年人早晚喜欢出来锻炼,腿脚不方便、眼神也不好,路灯太重要了。”

  现在,李柏樑已经写了10多封手写信给管委会,包括路灯不亮的问题、保洁的盲点、景点导游图的标志应更加规范化、开展轮椅出租等各类意见建议。并且,他自己也会“存档”一份,“作为一名西湖景区的文明督导员,提建议都是我应该做的。这些信给自己留一份,也是我自己给自己加的考核。”李柏樑说。

  景区已经把这件事传达到了路灯所,对所有不亮的路灯进行了检修。

  清卫保洁员形象可以再利用

  处理结果:就连他们的腰包里都装上了“神器”

  2014年6月3日早上6时起,长840米的湖滨路恢复步行街功能。一边是城,一边是湖,路上不再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通行。

  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过,从2014年7月开始,湖滨和圣塘景区的环卫保洁员服装和工具也发生了变化,一手畚箕一手笤帚是清卫保洁员的传统形象,但对湖滨公园来说,这远远不够。

  改变从“头”开始。环卫保洁员戴上了新的帽子,从原来鸭舌帽的款式变为阔檐帽,帽檐加大。夏天阳光毒辣,遮挡的阳光越多,保洁员受到日照伤害越小。

  新款保洁工作服的后背印有“西湖因我更美丽,西湖因您更添彩”宣传口号,袖章上是西湖景区LOGO。环卫保洁员成为西湖边的移动宣传栏。

  每位保洁员的腰包还配备“五大神器”:钢丝球、铲刀、喷壶、抹布、清凉油。一喷一擦(铲),基本能解决所有清卫问题,还有创口贴这样的基本医疗用品,清凉油在作为防暑降温药品的同时,还能解决一部分油性顽渍问题。

  湖滨三公园的金点子服务亭,配备了更全面的药品和医疗用品,常规应急药品之外,还有纱布、棉花、速效救心丸等。

  这个改变也来自市民挑刺。


  还有这些刺

  你是否也有同感

  ●2014年1月12日

  挑刺:把北山路北里湖一带作为水生植物的试验田,想法很好,但是水生植物整体的生长却不好,建议可以参照西溪湿地的水生植物来种植,选择一些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植物,建议种类不要单一,要多样化。

  水域管理处反馈:北山街是历史特色街区,这就要求北里湖的景观营造要有历史传承性,目前以沉水植物为主,主要是金鱼藻、黑藻等四种植物,营造出了一年四季皆有景的效果。这位市民提出的北里湖参照西溪湿地水生植物来种植的建议,还需要遗产地专家、水生态修复专家、园林专家等共同研究探讨。

  ●2014年1月12日

  挑刺:断桥照明灯虽然很漂亮,但铁架子不是很好看,之前在网上也看到很多网友提意见,建议增加一点装饰,增加视觉效果。一是在铁架子中种植半米高的水生植物,让它可以露出水面;二是采用一些季节性的绿栽植物,美化一下。

  岳庙管理处反馈:铁架子具有保护桥身功能,因此需露出水面并具有一定的牢固度,且目前雾森系统尚在试运行阶段,若将来运行成熟且有资金保证,将在后期工程中予以提升完善。

  ●2014年6月4日

  挑刺:湖滨路已经恢复步行街功能,再次建议将金属隔离栏撤掉。华侨饭店、凯悦酒店的隔离栏,也建议换为花盆、花槽等形式,有助于美观。

  湖滨管理处反馈:隔离护栏主要起隔断作用,由于安全等原因,近期尚难以撤除。具体原因如下:一是湖滨景区靠近湖滨路一侧为环湖观光电瓶车道(属于景区道路),隔断减少了游人的穿越,起到了保护游人作用;二是隔断起到了区域界线的作用,相关执法部门的管辖权限和法规适用较为明了;三是湖滨景区内自发性市民活动较多,设置隔离护栏可以起到群体活动不向湖滨路转移的效果,有利于湖滨路的游览秩序管理。但未来将更换美观的花箱隔断。

  ●2014年7月2日

  挑刺:有游客的汽车停入绿化带,建议景区执法人员对车主进行罚款,“掏钱补绿”。

  行政执法局反馈:对于因违停而受损的绿化,已联系属地管理处园林管理科,落实苗木采购与补种,确保不再出现黄土裸露的泥地。景区执法局将加大对该区域路段的执法力度与巡查频次,对占用绿地违法停车的行为,依据《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第三项规定,依法依规查办,对于尚未驶离的违停车辆,及时开展教育劝导与法制宣传,督促其尽快驶离。

  ●2014年8月3日

  挑刺:湖滨路李泌引水渠景点,有市民游客在唱歌跳舞,影响观光。曾反映过此问题,但目前没有改观,还依然有人在此唱歌。

  湖滨管理处反馈:湖滨公园市民自发活动噪音扰民,作为公园管理单位,我处没有相应法律条款可适用,只能采取规劝建议方式,劝导市民将音量下调,减少对大众的负面影响。

  为遏制这一现象蔓延,名胜区已向杭州市相关部门递交建议,参照其他城市从四个方面规定公园噪音控制措施:一是限音量,要求在公园内开展活动不得超过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二是限时段,明确要求每日22时至次日6时,为禁止使用乐器或者扬声设备的健身、娱乐等活动的时段,同时组织提倡“让园与游客”,即提倡双休日、节假日不举办娱乐活动,把有限的公园资源让给游客;三是限区域,即通过功能分区划定专门的健身娱乐区域,湖滨公园二至四公园应限制自发的娱乐活动,可以在一公园、六公园设置活动区,允许组织者自发开展娱乐活动;四是限制扬声和乐器等设备的使用。

  ●2015年3月17日

  挑刺:白堤上西湖美术馆对面有几棵樱花王,深受市民游客喜爱。但从去年开始,樱花树附近及湖边多出了很多茶座,影响市民游客走路、拍照。

  岳庙管理处反馈:樱花开放期间,该区域游客量急剧增加,我们已要求该商业网点在樱花开放期间,让出空间供市民、游客拍摄照片,并在此期间加大管理力度,确保游客安全。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杨晓政  编辑:易晔
返回
昨天,杭州西湖景区管委会发布了一个消息,和西湖边的文明有关,和从2013年开始的给西湖景区挑刺活动有关。”  湖滨管理处综合管理科蒋科长表示:“每年五一、十一,根据景区市政市容环卫管理中心的调控,湖滨景区周边都会适当增加临时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