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子孙有鱼吃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06-09 07:28   

    浙江渔场修复振兴交出成绩单,全省取缔1.3万余艘“三无”渔船

    今年已有6亿多尾鱼苗放归大海,大黄鱼又有增多趋势

    昨天,省海洋渔业局在三门湾海域增殖放流三万尾大黄鱼鱼苗。 本报记者 董旭明 林云龙 摄

    昨天是世界海洋日。记者从省海洋与渔业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去年5月28日,为了浙江渔场的修复振兴,“一打三整治”行动正式启动。如今,一年过去了,该项行动也向老百姓交出了一份成绩单。

    根据各地上报数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31日,全省已取缔涉渔“三无”船舶13604艘,其中拆解11229艘,转作人工鱼礁、护鱼保洁、景观展览以及养殖、休闲等非捕捞用途的船舶2375艘。

    目前,沿海30个有取缔任务的县(市、区)和开发区都已基本完成取缔任务,共查处各类案件1695起,移送司法机关83人,清理海洋违禁渔具近11万顶(张)。

    “为了子孙有鱼吃,不再滥捕鱼子孙”

    今年6月1日12时,全省22424艘在册拖网类、笼壶类、刺网类及其他海洋捕捞作业渔船全部进港,开始了2015年海洋伏季休渔期。

    53岁的三门县健跳镇健农村渔民蔡军敏也在大部队之列,他把船早早地停进了港口内。他告诉记者,其实渔民在伏休期也很忙。“网具修补已经开始了,差不多要进行3个多月,等到9月份正好接档捕鱼,这样的安排很合理。”

    蔡军敏说,当地渔民近几年的守法意识普遍提高了,大多数人对合理捕捞拍手称赞。“以前一网撒下去,捕上来的鱼小得可怜,现在感觉鱼大了点,也多了点。”

    “为了子孙有鱼吃,不再滥捕鱼子孙”已逐渐成为渔区群众的共识。这一点,省海洋与渔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童加朝也深有感触。

    童加朝说,许多渔船船主在强大的宣传和严打攻势下,愿意主动上交“三无”船舶给政府处置的达到了11886艘,占比88.7%,这是一个可喜的数字,也非常不容易。

    大黄鱼近年来又有增多趋势

    进入伏休期后,鱼不能捕了,全省沿海各地组织开展起了好几次大规模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

    昨天,在台州龙塘山附近海域,记者跟随志愿们现场放流了3万尾大黄鱼鱼苗。据统计,6月以来已在岱衢洋、象山港、温岭海域、苍南老君山海域等放流大黄鱼、黑鲷2100万尾。全省沿海今年已累计增殖放流各类海洋水产苗种6亿多尾。

    “去年以来,累计增殖放流海洋生物苗种21亿尾(粒)。”童加朝说,除了海陆综合执法力度明显加强以外,增殖放流也起到了一定效果。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曾做过统计分析,就拿大黄鱼来说,1957年有17万吨,后来只剩下0.28万吨,近来又有了增多的趋势。

    不过,童加朝也表示,尽管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工作推进迅速、成效明显,但要解决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绝非“一日之功”。

    比如,当前全面取缔“三无”渔船的基础仍不牢固,暴力抗法情况时有发生,容不得稍有松懈;船证不符,渔船、禁用渔具、入海排污口数量多、涉面广,整治任务艰巨;海洋生态及渔业资源修复投入大、关联多、见效慢,需要持之以恒。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通讯员 蒋嬿钦 记者 钱祎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昨天是世界海洋日。记者从省海洋与渔业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去年5月28日,为了浙江渔场的修复振兴,“一打三整治”行动正式启动。如今,一年过去了,该项行动也向老百姓交出了一份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