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河长的治水体会 “治水治人心,治水治岸上”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05-26 06:32   

同协河河长詹国荣向小朋友宣传环保酵素的功效。

马家桥港河长李东华听居民反馈情况(资料图)。

詹国荣(右二)和小朋友一起往同协河里倒入环保酵素。

只有大家都来保护,河水才能真的清起来,一直清下去

“民间河长”们,用民间治河之道,推动治水进步

一年来,杭州56位“民间河长”,管着47条黑臭河道。一条河道,就好像是自己家的一分责任田,每周总要去看几次,碰到河水发黑发臭,内心就开始纠结了;碰到河水比上一次看到的更清一点,心里就是美滋滋的。采访的几位“民间河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几十年污染的河道要想一两年彻底治好,那是不大可能的事。只有让周围的老百姓都感受到了切身好处,走在河岸边再闻不到臭味,能看得到河中畅游的鱼儿,大家才更有动力来保护它。

“治水治人心,治水治岸上。”跟着江干区同协河“民间河长”詹国荣走在同协河边,他多次提到这句话。一年来,隐藏在治理河道背后的“民间河长”们,用他们的民间治河之道,推动着治水进步。

行动起来比什么都重要

4000斤环保酵素的一次试验

“长1170米,宽10米左右,水深3米左右,从大农港流下来,到后面就断头了。”同协河的数据和状况,“民间河长”詹国荣耳熟能详。去年7月左右,他做了一次大胆尝试。他和丁桥镇附近的村民、部分小学生,把环保志愿者们做的几大桶环保酵素,倒进了劣五类水质的同协河,“一共是4000斤。”

环保酵素治河,是有原理的——混合发酵液中大量繁殖的有益微生物,能消耗水体中过多的氮和磷等富营养物质,水体中的氮、磷等的浓度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也能得到提高,从而实现水体环境的修复和生态平衡。

詹国荣本身是一位杭州环保志愿者总队的资深志愿者。他说:“当时我发现同协河上部分区域有漂浮的油块,油乎乎的,而环保酵素对油块的分解作用很好。过了一两周我再来看,同一个地段,我们拍了照片比较,比原先的水清了很多,油乎乎的东西没有了。”后来,他又组织过一次环保酵素倒河,倒了几百斤环保酵素。“数量没有这么多。”

这样的治河举动也许只能起到速效,但做总比不做强,更何况引来了周边老百姓的注意。“有个很有趣的事情,有老百姓经过看到我们在倒东西,有的人就会很警惕地问我们,你们到底在干什么?倒的是什么东西?说明大家对河道的水质是关注的,也逐渐有了环保的意识。”詹国荣站在同协河边感叹,现在河水透明度在20—30厘米,沿河的绿化、游步道都做好了,和去年初看到的景象大不相同。

红领巾护河队组建起来

小孩子去劝导效果完全不同

“当时的马家桥港哪里能算一条河,简直就是一条臭水沟,附近的孩子放学后都捂着鼻子走。”说这话的就是马家桥港“民间河长”李东华,他的本职工作是江干区彭埠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

李东华的工作地点到马家桥港,有10多公里的距离。每逢周末,他总要骑着电动车到河边去查看治水进程,听听周边居民的意见。位于城郊结合部的马家桥港周边状况复杂,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员很多,沿河搭建了各种房屋,生活废水部分直排河道。因此,这条仅1公里左右的断头河几乎是一条臭水沟,透明度不足10厘米,臭气熏天。

“当地的居民就觉得治河可能是一阵风,不会长效地抓下去,‘意思’一下也就算了,大家也没关注。”李东华说,治水从源头开始,治水须先治人心。居民对治水的态度、生活习惯与水质好坏息息相关。到了周末,他把江干区河道中心关于“五水共治”的展板都搬来了,放到河边,组织了一批江干区新杭州人红十字志愿者队的志愿者到现场,发放“五水共治倡议书”、宣传册,以及五水共治相关调查问卷等。

经过一年治理,马家桥港摘除黑臭河,透明度达30厘米以上,今非昔比。“治水是几年、几十年的事,如果周边居民习惯不变,要保持也是难的。”最近,李东华与附近的一所九年制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培知学校联系,40余位红领巾志愿者加入了他的护河队。

放学后,红领巾们在附近巡河,“劝导大人不要倒垃圾、洗粪桶、电鱼,效果肯定比我们要好,拿着个瓶子想扔的人看到孩子,也不好意思再往里面扔了。”李东华觉得,治河也要从娃娃抓起,不仅能劝大人,还能立自身。

发现偷排口后立即上报

对河水的一点变化都很敏感

河道中一些暗藏的偷排口,会引起民间河长特别的注意。詹国荣每周会骑车去同协河边两三趟,他沿着河慢慢走,在断头处总会看到一些油污漂浮着,还夹着菜叶子。“在周末和大雨下过之后,更加明显。”他问了附近的河道绿化工,竟也有同样的发现。他来回走了几遍,终于在河边一块大石头下,发现有一股股油污的水冒上来,“这里一定有个偷排口。”

他马上打了江干区河道监管中心丁桥分中心负责人的电话,“很快查出来了,是下城区的一处偷排,排到了同协河里。”经过数月协调,目前这处偷排口已经封堵住了。“上个月开始,我来了好几趟,发现这个口子已经不出污水了。”他现在每次到同协河查看,都会注意一下这个地方。“与其说我们是民间河长,不如说是河道观察员,协助政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新浦河的“民间河长”是80后年轻人张灿平,他对排污口同样敏感。他就住在新浦河附近,同时他还是一位从事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当时有一家企业被人举报,造成新浦河的河道污染。采样送到我们这里,我特意看了所有的数据,并向滨江区河道监管中心了解情况。”

当天傍晚,张灿平就去看了新浦河:“还好河道污染已经没那么厉害了。”每次发现河水有变化的时候,张灿平也会留意地把河水采样做一些数据检测:“后来没有发现其他的污染。”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史洁  编辑:陈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