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米市巷街道“跌倒预防周”呵护老人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05-16 07:26   

本报杭州5月15日讯 老年人跌倒,在大部分人眼中也许根本不是个事儿,“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摔一跤很普遍”、“跌倒这个事儿一半靠谨慎,一半靠运气,风险随机”……在采访中,记者得到的大多是这样的回答。

    但有这么一部分人却很重视跌倒这个事儿。杭州市拱墅区米市巷街道成为了浙江省第一个“吃螃蟹”的,把本周确立为“跌倒预防周”,旨在开展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普查及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

    跌倒不是件小事

    那么,跌倒究竟算不算个事儿呢?通过下面这组数据,或许可以告诉你:跌倒,还真是个事儿。

    在中国,每年大约有4000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跌倒,每万人中有8位老人因摔倒死亡,有40%至70%会发生伤害需要就医,58.8%的老人从此患有跌倒恐惧症。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结果显示,跌倒死亡是65岁及以上人群因伤害致死的首要死因,被称为“头号杀手”。另外,据统计,我国每年用于跌倒的直接医疗费用为几十亿元,间接费用还要增加3至5倍。

    拱墅区米市巷街道的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目前常住人口5万人左右,60岁以上老人1万人,占整个人口比的20%。米市社区的朱阿姨是小区17号楼的楼道小组长,“我们这幢楼有84户,60岁以上老年人有将近200位,80岁以上有30多位,前几天就有一位86岁的老大爷上楼时跌倒,送到医院救治,现在还卧床不起。”原来,朱阿姨所在的17号楼一楼的楼梯暴露在室外,水泥扶手又比较高,“我们年纪大一些的根本扶不到扶手,下雨下雪我们只能待在家里不出来。”84岁的沈大伯说道。街道工作人员在跌倒风险普查中得知后,趁着“跌倒预防周”的机会给这个“风险楼梯”重新安装上了高度适中的不锈钢扶手。

    其实,在周围打听一下,就可以发现跌倒在老年人中很常见,大塘新村83岁的高大爷经常锻炼,“我一直以为自己的身体还算健康”,但是他却因跌倒两次住院。第一次是因浴室没有防滑垫而跌伤,第二次是因为起夜,晕倒在地上。高大爷算是幸运的,他的两个老伙伴都因跌倒而去世。

    为什么跌倒后会有如此高的致病、致残甚至致死率,难道仅仅因为骨折、擦伤等肢体损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科的杨云梅主任告诉记者,其实,跌倒就是一种老年综合征,所带来的并发症特别多。比如跌倒后会产生心理焦虑,就会造成人体内的激素水平失衡,从而疼痛感更强,血压更高、血糖更高,另外,中风、脑梗塞、心肌梗塞发生的几率也会大大提高,如果长期卧床,还会诱发肺部感染、肺栓塞等,如果有头颅外伤、脑挫伤、胸部外伤等,还会引起呼吸衰竭,从而致死。“总而言之,大部分的跌倒会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让子女花更多的精力去照顾老人,当然,经济负担也会相应增加。”杨主任补充道。

    跌倒可控可防

    其实,跌倒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卫生系统人员的广泛重视。2005年,美国国家老年委员会(NOCA)就发起了一项预防跌倒的国家行动计划,并随之建立了Fall Free联盟,至2014年已有70多个成员组织。该联盟专家表示:预防干预跌倒,一份投入会有10倍产出,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

    在中国,第一部《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也于2011年9月颁布。

    根据《指南》,步态的稳定性下降和平衡功能受损是引发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除此以外,卒中、帕金森以及痴呆症等都会给老年人带来跌倒的高危险因素。

    科学研究表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并不是一种意外,而是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换句话说,老年人跌倒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通过多种干预手段,最大可以降低30至40%的风险。

    上海市长宁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夏庆华是我国跌倒预防领域的先驱者,早在2001年,她就从社区监测各种伤害因素的普调中发现老年人跌倒致病、致残、致死的情况比较多。经过对全区2000多人的跟踪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18%平均每年摔一次,其中骨折占四分之一,其他还有一些因为摔倒造成长期卧床最后离世的情况,比较难统计。但在全区推广跌倒预防一年半后,这一数据下降到了7%。

    所以,跌倒,确实可防可控。

    这次拱墅区米市巷街道“跌倒预防周”的居民跌倒风险普查就借鉴了一些上海长宁区的成熟经验。比如:平衡能力测试、家居环境危险因素评估等内容。

    老年人跌倒既有内在的危险因素,也有外在的危险因素,根据《指南》,老年人跌倒有6方面因素影响:生理因素、病理因素、药物因素、心理因素等内因,以及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外因。

    “可能大家想不到,有时候宠物也会成为我们的绊脚石,这时候就要给他们佩戴一个铃铛。”杭州市米市巷街道红石板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陈洁正在给参加跌倒风险评估的老年人普及相关知识。

    陈洁告诉记者,据她了解,老人一半以上的跌倒、坠落伤发生在家中,占55.17%。随着年龄增加,发生在家中的跌倒、坠落伤害病例比例有所增加,80岁以上的监测病例中71.19%的跌倒、坠落发生在家中。

    对于独居老人来说,摔倒的风险要更大,因为独居意味着不能及时被发现。“这时候,社区居民签约的家庭医生在定期的随访中就要大力宣传跌倒预防知识,并适当帮助老人排除家里的跌倒隐患,虽然工作繁琐,但却很必要。”

    “不仅仅是卫生间,楼道、门廊、客厅、卧室、厨房乃至阳台,都应该从老人的角度考虑加以改善,加装扶手等。另外,小夜灯、防滑垫以及浴室里的扶手,也是老年人居家安全必不可少的东西。”

    在活动现场,记者还了解到,平常使用的物品很多并不适合老年人,比如挑选不适合的鞋子和拐杖,甚至是穿不恰当的衣服,都会增加跌倒风险。“很少有老人有这方面意识。我们希望通过宣传培训,能够让老年人自己降低跌倒的风险,预防跌倒。”杭州市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杨佳琦说道。他还告诉记者,米市巷街道大约有1万名老年人,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将他们的跌倒风险大数据全都录入系统,并给出相应的风险等级以及预防方法,从而大大降低老年人的跌倒风险。

    跌倒预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并且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论是在宣传教育上,还是在风险预防方法的完善上,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仅仅只是依靠个别地方和企业的力量,还非常不够,所以,我们也呼吁更多政府部门能够尽快介入,为老年人创造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环境。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董颖 通讯员 汤臻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