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中国茶都的“茶文化特色街” 如何让茶香更浓?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05-05 07:53   

现状

“茶都名园”成了“独苗”

商户们认为知名度不高是特色街旺不起来的主因

记者昨天在“凯旋路茶文化特色街”看到,实际上,这里还称不上真正的“街”,街两边没有什么茶叶店,茶商们都集中在“茶都名园”的一幢房子里面。

“现在茶都名园里有128家商户,在运行初期,入驻率就达到了100%,和我们的预期是一致的。”具体实施“茶都名园”项目的杭州合众茶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办公室的江月说,如果运营得好,下一步他们会与采荷街道、江干区区政府一起,在凯旋路上打造出其他有特色的茶叶店铺,形成一条完整的茶特色商业街。

为了提升“茶文化特色街”的名气,先期入驻的茶都名园做了不少活动。“比如全民饮茶日、武林斗茶,三月份还有两岸迎新春茶会。今年春茶上市后,我们还有各地的名茶推荐会”。江月介绍说。

但商户们显然对现状不是特别满意。“知名度还不够。有时候我说让朋友来茶都名园坐坐,我朋友就说在杭州生活了二十多年,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地方。”商户王晓明说。

茶都名园的后面是文化创意区“茗园”,有做茶服的,有做茶艺培训、茶叶包装设计的……都是“独门独院”、装修异常气派的商家。

商家们告诉记者,按照最初的规划,这里是融合名茶销售、包装设计、产品研发、茶技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茶生活新天地。但是现在也少有人迹,有一两家直接“关门落锁”。

“本来想着是一年比一年好,但是今年好像也没什么起色。有几家以前从佑圣观路老市场搬过来的,受不了这边的冷清,已经打算搬走了。”王晓明的店里除了茶叶占了一个展示柜,其他的整面墙的展示柜上都是各类的玉器蜜蜡和白瓷摆设。“我这里就当是和茶友聊聊天、品品茶的地方。”

商户们告诉记者,目前在茶都名园的商家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从佑圣观路老店搬来的,搬了新地方会损失一些老客户,积累新客户也比较困难。

关于茶文化特色街“火”不起来的原因,店家们觉得知名度不高、交通不便是主要原因。

“路不熟的人,这个不太找得到。赶上采荷二小上学、放学,还要经常堵车”张雪莉说,清泰街过来要走清泰立交桥,再绕过来,桥下面的小路经常堵车。走庆春路,车子又不能直接开过来。

“很多杭州人不知道这个地方,外地人更不知道了。知名度不够人气怎么能旺呢,外地游客来了大都去了佑圣观路的茶叶街。”另一位商家则表示。

“不过话说回来,新的市场起来是要有一段时间的,再观望观望吧。”张雪莉表示。

个例

线下生意不景气 不少商家瞄准了线上

有商家一年多赚三千五百万

线下生意清淡,商家们把目光盯到了线上。卢正浩的店老板卢江梅说,虽然在茶都名园的门店里进出的客人不多,但是由于开拓了网络市场,她在2014年多赚了3500万,占2014全年营业额的60%,比其他6家直营店的销售额还多了20%。

“2010年开始做网上销售,现在还要有100多人来专门打点网上的生意,忙活到晚上十一二点是常事。”卢江梅说。

潘文英的店位置较偏僻,租金也最低的,但由于抓住了老客户,生意也做得相当不错。2014年卖掉了近3000斤的龙井茶。

“一大半的茶都是老客户预定出去的,不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新客人也开始慢慢积累起来了,到现在也有100多个了。”潘文英说道,为了扩大营业额,她今年还向几家大公司递交了投标书。“要是能成功一两家,估计一年就能多销售出去五六百斤的西湖龙井。”

“现在政府部门来买茶叶的少了很多,但是民企的订单却明显多了,特别是公司做的礼品茶。”潘文英说,她还尝试在包装上体现企业特制的LOGO,反响也不错。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见习记者 徐博 摄影 詹逾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早上9点,凯旋路茶叶街上的店铺已经早早开门。店员们收拾妥当,在门口的醒目位置挂出了“新茶上市”的大红招牌。但往店里望,杭州茶厂、御龙井、卢正浩等6家并排的专卖店里,1个顾客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