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铁的24小时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05-03 08:32   

    列车行驶、运营调度、日常检修都得“望闻问切”

    城市地铁,不单单是一种交通工具,更让城市的运行效率得以提升,让百姓的生活得以提速。2012年11月24日,杭州迎来“地铁时代”——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完善,杭州地铁日渐成网。

    昨天,记者跟着地铁1号线穿梭在城市之中,先后探访4个不同工种的“地铁人”,深深感受到,这一在城市地下疾驰而过的交通工具,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出行的便利,还有更多的温暖和快乐。

    给人幸福,我很自豪

    劳动者:驾驶员杜朋

    记录时刻:上午8时

    上午8时,杭州地铁已经繁忙起来。在抄写完当天的注意事项后,穿着深蓝色地铁工作服的杜朋,登上了开往临平方向的地铁。8时38分,25岁的他,准时出现在客运中心站的站台备勤处,和早班地铁司机冉波交接。

    “关屏蔽门”、“关车门”、“无夹人夹物”、“信号有了”……杜朋在完成一系列“手指口呼”后,确定乘客都已安全上车,才走进不到2平方米的驾驶室,仔细检查驾驶台情况,准备发车前往临平。

    “这样的‘手指口呼’指令,每天要重复200多遍。”杜朋说,“节假日,这几天地铁的客流量特别大,我们要确保行车的准确和安全。”

    “乔司南站到了。”地铁广播里传来了熟悉的报站声。车辆缓慢减速,准确地停在了站台边,和屏蔽门的位置平行。进程中,杜朋没有做任何动作,全都是电脑信息化的操作。

    作为地铁司机,节假日休息对杜朋来说也成了奢望。但这份工作,却是他由衷喜欢的。“地铁,是目前最先进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它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做这种工作,能给人幸福感,觉得很自豪。”他说。

    给人便利,我很快乐

    劳动者:工作人员陈赛

    记录时刻:正午12时

    中午时分,刚扒了口饭,地铁龙翔桥站的工作人员陈赛就赶忙回到站台层,今天她的工作是时刻关注站台周围的情况。“龙翔桥站离西湖近,很多外地游客不知怎么进出站,人流量大时,要帮助乘客快速出站。为他人提供便利,我很快乐。”陈赛说。

    今年23岁的陈赛,6月份就要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了。在大学期间,她有幸穿上了蓝色的志愿者马甲,成了杭州地铁1号线的大学生志愿者。如今,她顺利成为杭港地铁的一分子。

    在上下扶梯边,陈赛一看见有老人过来,便伸手去扶一把。周而复始的工作,看上去有些单调,但她总是笑眯眯的:“我很珍惜这份工作,可以帮助很多人。”

    劳动节期间,虽然龙翔桥站增加了几十名志愿者,但陈赛还是不放心,“今晚,我们要把自动售票机的硬币和车票补足,确保乘客可以快速购票。”说话间,对讲机内传来情况——一名乘客把一包书落在站台座椅上,陈赛立马寻找起来……


    给人速度,我愿坚守

    劳动者:控制员李加丁

    记录时刻:16时

    接着,记者来到一个神秘基地,这就是Operation Control Center(OCC)——地铁控制中心。这里是杭州地铁的“大脑”,操控了杭州地铁1号线和2号线东南段以及4号线首通段。未来,杭州地铁10条线路的控制都在这里。

    走进地铁控制中心,四面都是大屏幕,1号线控制中心值班经理李加丁和工作人员一起,紧盯着屏幕,为了列车运行安全,他们比谁都紧张。

    纯黑色的屏幕上,白线、红点、绿条井然有序地排列着,用鼠标一移,整条地铁线路便在并列的三台电脑显示屏上移动。“线路上一闪一闪在移动的绿点,就是行驶中的列车。”李加丁说。

    作为整天见不着太阳的地铁人,李加丁却觉得这份职业有着大好的前景:“地铁是一个朝阳产业,百姓对地铁的发展相当期盼,我们现在的坚守与激情,就是让城市更好地发展。”

    给人安全,我才安心

    劳动者:检修员王进龙

    记录时刻:23时

    22时40分,湘湖地铁站开出了发往临平的末班车。车上乘客不多,都是赶着回家的人们。

    在七堡车辆段的停车库,一辆辆列车陆续入库,此时检修员才刚开始工作,他们就像技艺精湛的医生,对列车进行“望闻问切”。

    “细节决定成败,倘若处理不当,恐怕大问题会接踵而至。”车辆维修工班长王进龙,背着工具袋走上了列车。从驾驶室的操作面板开始,他细致地检查起各个按钮,切换进入各个模块。

    夏天车底温度高达近50℃,列车刚进站时,电机还在发烫;而寒风凛冽的冬天,车库在荒郊野外更是寒气逼人。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条件下,检修员们日复一日地保障列车的安全,直至凌晨。

    再过几个小时,杭州地铁又将开始新一天的运营。王进龙对行车安全信心满满:“当我坐在地铁上,我会觉得很安心。”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马悦 通讯员 沈琳韫 陈晶晶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