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医学院师生昨向388位无语良师致敬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04-03 06:29   

浙大医学院师生昨向388位无语良师致敬

浙大紫金港校区医学院教学大楼旁,有座“无语良师碑”,碑上刻着388位遗体捐献者的名字。

昨天下午1点,一百多位身穿白大褂的医学院师生肃立在纪念碑前,手捧菊花,深深鞠躬。

浙大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国忠致辞:他(她)们的生命已然终结,却无私地浇灌着他人的健康之树;他们的躯体或许不再完整,却时刻庇护着他人的生命周全……

60多岁的刘大姐抚摸着石碑上丈夫的名字。一位女生给她递上一束菊花,轻声说了声谢谢。

刘大姐的丈夫当年在北京挖隧道造地铁,后来患上尘肺病,2012年病情严重,靠氧气才能呼吸,夫妻俩一起签了遗体捐献书。2012年丈夫因病去世,刘大姐根据他生前遗愿,把遗体捐献给浙大医学院做教学研究。

刘大姐说,丈夫离开两年了,子女从当初的不理解已经转变为支持,但有些长辈至今还是无法理解。

参加昨天祭扫活动的还有几位老外,他们是英国爱丁堡大学来浙大进行交流的老师。听他们说,在国外捐献遗体也是十分受人尊敬的行为,每年圣诞节前后,大家都会到教堂对遗体捐献者进行纪念。

祭扫活动接近尾声时,我遇到一位来自义乌的捐献者家属,他说他妻子2012年因白血病去世时才30多岁,之前的治疗过程非常痛苦,“她走之前看了电视宣传,告诉我要把遗体捐献出去,让医学院学生好好研究,早点搞出治疗白血病的方法,让别的患者不再痛苦……”

浙大医学院人体解剖实验室主任姜华东介绍,对学医的人来说,遗体解剖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环节,医生可能连血管脏器在哪个具体位置都搞不清楚。

“现在自愿捐献遗体的人慢慢增多了,但缺口还是很大!”姜老师说。浙大医学院每年接收无偿捐献遗体大约50位,但相比需要,还是不够。浙大医学院一般10到12个学生上课共用一个遗体,这在国内已经算很好了,有些医学院甚至四五十人共用一个。”

姜主任介绍,有意向捐献遗体的人,生前会填写一张“遗体捐献志愿卡”,捐献者去世后,遗体就可以进行无偿捐献,这个过程除本人同意,家属也要同意才行。遗体捐献完成后,捐献者亲属会得到接受单位发放的“遗体捐献荣誉证书”,凭此证可代替死亡证明到当地派出所注销户口。

医学院接收到遗体后,一般要进行消毒防腐处理,然后将遗体放入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两年左右,因为消毒和防腐的药物进入人体的过程比较缓慢,为了保证遗体不被破坏,所以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两年后,遗体将用于医学教学和研究,这个过程在半年左右,通常在两年半之后,捐献的遗体就完成了科研工作,研究单位会恢复遗体的遗容,如果家属需要,遗体将被火化后归还家属,产生的费用由医学院承担。

姜老师说,这些无偿捐献者虽然不在人世了,但他们还是默默地帮助着我们这些活在世上的人,真的是“无语良师”,值得全社会尊敬。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蒋大伟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