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灵隐寺方丈释光泉:新一年最重要的工作是给腊八节申遗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02-06 06:27   

杭州人有个老习俗,年年腊八节,要喝上一碗灵隐寺的腊八粥,一碗喝下去,福气满满地过新年。今年腊八节,灵隐寺熬了30万份腊八粥,都送给了杭州市民,不知道你有没有喝到?

市人大代表,灵隐寺方丈释光泉,昨天提交了一份建议,说的是灵隐寺打算给腊八节申遗。

为什么要申遗?

释光泉说,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完全可以申遗。

杭州人老底子以为,腊八粥是“打斋饭”。意思是,以前,僧人用箩筐沿门乞食,挑回寺里。食之有余,就将饭菜晒干收藏。到了腊八节的早上,熬成粥,回报大家。

实际上,腊八粥最早起源于印度,在《佛本行集经》里是这样说的:释迦牟尼佛成道前,曾尝试六年的苦行,可毫无收获。有位牧羊女供养了他,让他恢复体力,在菩提树下参悟,最终走向正道,这一天,刚好是腊月初八。所以,寺院每年的这一天,都用米、谷、枣、莲等煮粥供佛。后来,为了回报、感恩信众,僧人们也开始在这一天,向信众施粥。

再后来,这一习俗随佛教一起,传到了中国。

中国佛教寺院,最早有腊八粥的记载,是北宋徽宗时代的《东京梦华录》:“(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之后,历朝历代,都有寺院施粥的记载。

元代,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追忆南宋临安(即今杭州)的繁华时说:“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音xùn,蘑菇)、柿、栗(外加粟米和豆)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

这说明,杭州人吃寺院里的腊八粥,是有年头的了。

灵隐寺施粥的来历

1978年,为接待西哈努克亲王,灵隐寺重新开放,当时寺院约有三四十位僧人、三位义工,但已恢复了熬腊八粥的传统。当时,因条件有限,腊八粥的食材很少,只有白果、花生、红豆几种,白果是寺院里的树上结的,连枣都没有。

不过,当时熬的腊八粥仅限供佛。后来,灵隐寺重建药师殿,寺院送腊八粥给施工人员,余下的分给了居士。这就是现代灵隐寺施粥的源头。

有统计,2008年,灵隐寺施粥8000份;2009年,20万份;2010年,36万份;2011年,30万份;2012年,40万份;从2013年开始,每年固定30万份。

一年年下来,灵隐寺施粥的数量之多,一直都居全国首位。

今年,腊八节当天,灵隐寺是把30万份腊八粥,一份份送到了福利院、养老院、学校、环卫所、交警队、地铁站、车站、医院、社区等处。

每年腊八节,杭州的大街小巷,打起招呼来,都是一句:“哎,灵隐寺的腊八粥吃了没?”一碗腊八粥,让腊八节的过节气氛欢乐了很多,不止杭州,连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媒体,都关注了灵隐寺施粥。


打算怎么申遗?

释光泉说,腊八节申遗,不单单是一碗腊八粥,还包括过腊八节的习俗。

今年腊八节当天,灵隐寺在大雄宝殿举办了“甲午年释迦牟尼佛成道日讲经传供祈福法会”,800多位信众,从天王殿一直蜿蜒到大雄宝殿。100多样贡品,每个人依次传递,最后虔诚地供奉到佛前。释光泉还现场讲经。

寺院内不施粥,以讲经、传供的方式过腊八节,在灵隐寺还是首次。释光泉说,这是佛教上的老习俗,以后都要恢复起来。

因此,腊八节申遗,会把传供法会、讲经法会、腊八粥,甚至包括腊八粥的配方、做法,都会打包在一起,共同申遗。

进展怎么样了?

昨天,释光泉说,灵隐寺准备成立个申遗小组,不但有寺院法师,也将请一些熟悉老杭州历史风俗的专家,一起来做这件事。目前,灵隐寺已经收集、准备了蛮多资料,也通过申遗办了解了申办手续,接下来,就准备正式开始。

腊八节申遗,要一步步来。首先申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成功,接着申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接着,申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还不是最后一步,释光泉说,最终的目标,是打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释光泉说,腊八节申遗,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他希望,由灵隐寺来牵头迈出第一步,联合文化部门一起,尽快将腊八节申报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刘云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杭州人有个老习俗,年年腊八节,要喝上一碗灵隐寺的腊八粥,一碗喝下去,福气满满地过新年。今年腊八节,灵隐寺熬了30万份腊八粥,都送给了杭州市民,不知道你有没有喝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