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读:白鲟、伍氏白鱼、花斑副沙鳅、中华花布鲆……曾几何时,它们都是钱塘江里的主要居民,上世纪80年代,钱塘江全江段共有202种鱼类;到了2001年,钱塘江杭州段鱼类种类127种,鲥鱼、白鲟、伍氏白鱼等20多种土著鱼种难觅踪影,品种减少达15.7%。并称为“长江三鲜”的刀鱼、鲥鱼、长尾鮠,数十年来或消亡或锐减,为让水更清鱼更多,去年杭州共投放1.147亿尾鱼苗。
年关将至,人们带着返乡的情绪,准备忙完最后一程就回家。而对于杭州市渔政工作人员来说,年末最忙碌的时候才刚开始,他们要踩着新年的钟声,把大批越冬的鱼苗投放到钱塘江水域,让来年的鱼儿更多、江水更清、鱼获更丰。
据相关调查显示:上世纪80年代,钱塘江全江段共有202种鱼类;到了2001年,钱塘江杭州段鱼类种类127种,鲥鱼、白鲟、伍氏白鱼等20多种土著鱼种难觅踪影,品种减少达15.7%。
现在钱塘江里还有多少种鱼?哪些曾经的土著鱼已经不见踪影?遗憾的是,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自上世纪80年代后,关于钱塘江流域的鱼类,至今尚没有一次全面的调查。从去年开始,杭州渔政部门开始对钱塘江杭州段的鱼类进行再调查。“现在钱塘江里的鱼,比以前只会少,不会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渔业专家惋叹道。
江豚、玳瑁、带鱼、大鲵
老底子钱塘江里,稀罕货不少
“2013年,有渔民在钱塘江捕获了一头幼年江豚,还有个渔民捕到只玳瑁,当时都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如果这事发生在十几年前,其实也不算是很稀罕的。”
过去一年,杭州市渔政总站增殖科科长童奇烈参与了一项由白鳍豚基金会发起的公益调查,听许多亲眼见过江豚的钱塘江渔民讲起过那些年的钱塘江往事。
“目前,学术界关于钱塘江江豚,是否属于长江江豚的问题还悬而未决,江豚到底是钱塘江原生生物,还是和玳瑁、带鱼、大鲵一样,只是随波逐流闯入钱塘江的外来物种,这一切都还没有答案。”
童奇烈说:“杭州渔政从上世纪80年代起搜集标本,目前已有江豚、绿海龟、大鲵、鲥鱼、松江鲈鱼、中华鲟、子陵鱼等190多种水生动植物的标本,其中包括因为搁浅死亡的江豚3头,从九溪一带冲入钱塘江的大鲵标本1条,还有早已在钱塘江富春江流域消失的鲥鱼标本。”
去年,杭州渔政还采集到,九溪渔民捕捞到了带鱼。但是像带鱼、玳瑁、大鲵这些均不是钱塘江原生的,唯一的解释是,它们是随潮水或雨水进入钱塘江河口的。
土著鱼的种类和数量锐减
污染、采砂、捕捞或是三大罪宗
上世纪80年代,钱塘江全江段共有202种鱼类;毋庸置疑的是,钱塘江流域现在的土著鱼数量和种群已经大不如前。
杭州市渔政监督管理总站副站长张婉平介绍了钱塘江洄游性和非洄游性鱼类,各自减少的原因。
首先是水污染。钱塘江沿岸的城市化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比较快,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进入钱塘江,水质污染比较严重。
其次是挖砂船导致。钱塘江被大量挖砂后,鱼类水生环境遭到破坏。在江底栖息的底栖生物被破坏后,鱼类的食物链被切断,产卵场又遭到破坏,导致鱼类无法正常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