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杭州又一道“最美”风景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10-21 06:40   

    节约是修身美德,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方向,更是重要的治国方略

    勤俭节约,杭州又一道“最美”风景

    ●一场场热烈讨论,勾勒出“21世纪的新节约观”:它是修身美德,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新理念,也是重要的治国方略。

    ●一次次街头随机调查,勾勒出百姓心目中的节约榜样:最佩服身边言传身教的节约人,很欢迎积极推动公务节约的党政干部和节能减排优秀单位。

    ●一次次零距离寻访交流,勾勒出我们身边“节约之星”的风采:他们节水节电践行垃圾分类,积极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为我们这个城市的“节约达人”。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勤俭节约仿佛春风十里,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杭州大地成为又一道“最美”风景。

    中华民族,节约之风代代相传。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唐朝诗人李商隐有诗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务必狠刹奢靡之风、浪费之风。今年5月底,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发出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通知。今年6月,中宣部表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名“节约之星”。他们节俭养德的先进事迹,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反响。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龚正在谈到节水问题时曾说,节水不是费用问题,而是资源问题,要真正把节水从意识变成习惯,由习惯变成文化。

    我们身边的节约榜样在哪里?

    从7月23日起,杭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直机关工委、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等部门联合推出了“发现最美杭州人·节约之星”的评选活动。

    在杭州,一场关于我们身边“节约之星”的大讨论和寻访由此展开。

    说说你心中的节约榜样 全民大讨论形成社会热点

    这次“发现最美杭州人·节约之星”的旅程,从热烈的全民大讨论开始。本报“话题社”栏目连续刊发多篇系列报道,请市民来谈谈什么是“21世纪的新节约观”。本报热线电话和杭报在线专题收到很多热情回复。水务集团的检漏工李文炳说,节约是比旁人多出的一份责任感;80后电视台编导余恬说,节约是追求一种简单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环保组织“艾绿”负责人郑元英说,节约是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同时,记者还走上街头,问卷调查了100多位市民,他们有大学生,有退休职工,也有白领上班族,他们对节约纷纷点赞。调查结果显示,市民最佩服身边言传身教的节约达人,很欢迎积极推动公务节约的党政干部和节能减排优秀单位。

    节约原来如此有价值 大手携小手寻访节约榜样

    什么样的人或单位称得上“节约之星”?我们组织了杭报小记者和本报记者一起开始别开生面的寻访之旅。孩子们惊讶地发现,永通大厦的80后“酷抠族”节约起来丝毫不比爷爷奶奶差,还让节约成为楼宇时尚;在水处理中心海水淡化基地,他们发现海水淡化这么艰难,而杭州的水资源又这么紧缺,节水迫在眉睫;在富伦生态科技公司,他们看到了废弃牛奶盒摇身一变成了环保袋、小桌子、再生纸,明白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巨大价值;他们还一起走进市政府综合办公楼,了解政府机关怎么践行节约……

    这一趟寻访之旅让杭报小记者们收获颇多,既看到了节约榜样的优秀细节,也增添了自己勤俭节约和宣传节约的动力。

    20个“节约之星” 代表杭州的新节约精神

    经过大讨论和大寻访,“发现最美杭州人·节约之星”评选活动在百姓中形成持久的社会热点。这是一场全方位全领域的评选。“节约之星”的评选采取候选人先经组织推荐以及市民群众推选,然后在杭报在线接受公众投票,最后结合推荐和投票结果,产生20名“节约之星”。截至8月31日,我们共收到1800多位网友的热情投票。评选活动的最终结果也正式揭晓。

    十位入选个人与十个入选集体,他们代表的是杭州人的新节约精神:

    有节水节电垃圾分类的优秀代表,比如“垃圾队长”李永法、为食堂节水支妙招的宋玉晶……他们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还带动更多的人节约环保。

    有积极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个人和单位,比如创新操作法一年节约燃耗200万元的邵宏斌,比如用废弃牛奶盒变魔法的富伦科技公司等。他们用行动向世人展示杭州企业发展的新理念。

    还有积极致力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部门和从俭从简的优秀机关代表,比如市交通局、市城管委固废中心、市总工会等,他们影响带动广大服务对象,共同形成节俭养德、全民节约的社会风尚。

    这是一场全民总动员 更是社会文明的升华

    “发现最美杭州人·节约之星”的系列活动,从讨论,寻访,到评选,我们不仅发现了20个闪亮的节约之星,更欣喜地看到,低碳、节俭、环保正在逐渐成为全社会的文化共识和行动自觉:

    话题社的调查显示,98%的受访者看到开着的水龙头都会主动关;90%以上的受访者都表示生活中有采取节水措施;大多数人饭店吃饭会尽量吃完,吃不完也会打包,只有6%的人经常吃不完;“双限”新政之后,逾六成受访车主表示愿意一周少开一天车……

    关于绿色出行,公共自行车一直是杭州人的宠儿。3113个租用点,日最高租用量达41万次。

    如今在杭州,高价粽子月饼少了,包装朴素的商品多了;人走灯亮的情况少了,纸张双面打印的多了;以炫富为习惯的人少了,以勤俭节约为荣的人多了……

    在这场全民节约行动中,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越来越多;经济条件不错的人越来越多;充满朝气的80后90后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在杭州,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各自的方式践行节约观,推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助推“美丽杭州”建设:

    新火车东站的建筑房屋及雨棚顶部有个太阳能光伏项目,是中国已并网的最大单体光伏建筑。能实现每天发电3.5万度,可以满足3000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需求。

    截至今年5月,工行在生态保护、清洁能源、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等绿色经济领域的贷款余额已超过600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绿色经济的发展。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展望未来,日前,我市出台《杭州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3-2020年)》,计划兴建一批重点工程,成立应对气候变化中心,建立市场化减碳机制,把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作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方向,让美丽杭州的水更清,天更蓝。

    俭以养德,勤俭节约正在杭州大地蔚然成风。

    这种现代文明的理念正成为建设“美丽杭州”浓墨重彩的底色。它必将在杭州大地一直传承下去!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张蔚蔚 毛雨佳  编辑:陈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