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垃圾围城”困局, 怎样做好“加减法”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05-20 07:09   

■“垃圾围城”如何解

60%的垃圾仍拿来填埋,一部分还 在混合运输,城郊接合部清洁直运难以推进

杭州推行垃圾分类四年来,垃圾量 有增无减,分类水平还停留在“小学”阶段

国内知名环保学者呼吁:加快垃圾分 类“精细化”,实现垃圾“减量化”

摆脱“垃圾围城”,怎样做好“加减法”

垃圾分类后都去哪儿了?

世上本没有垃圾,有的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在丹麦、瑞典等国家,分类回收垃圾占垃圾总量的80%至90%。可在杭州,60%的垃圾却拿来填埋。

在日本以及我国台湾,由于垃圾分类做得好,一些垃圾处理厂已无垃圾可烧。可杭州,就在不久前,垃圾日产量已达1万吨。

垃圾分类,是摆脱垃圾围城窘境的根本之道。其他任何处理方式,无论是填埋还是焚烧,离开了分类都是空谈。

4年前,杭州又一次大规模推动垃圾分类。

4年后,垃圾分类覆盖了98%的生活小区,一年93万吨垃圾进入可回收渠道。分类垃圾的含水量减少了20%,焚烧热值提高1倍,环境污染在减少。

可是,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分类还只是简单粗分,而实现垃圾减量必须细分;一部分垃圾,还在以传统的混合方式运输和处理。

杭州垃圾分类的现状究竟如何?怎样通过垃圾分类和减量,来摆脱垃圾围城的困境?连日来,本报记者采访了杭州市环境集团、杭州市生活固体废弃物处置监管中心等垃圾分类处理主管部门,寻求解决之道。

现状

垃圾分类后都去哪儿了

2010年3月,杭州又一次尝试垃圾分类。没错,是又一次。

10年前,杭州曾作为全国8大试点城市之一,试图进行垃圾分类。最终,却以难以为继收场。

10年后的2010年,垃圾中转站选址受阻,迫使杭州的垃圾分类再次出发。

现在,杭城大部分小区都实行了垃圾分类,小区里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垃圾桶。

这样的小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绿蓝黄红色四个垃圾桶,分别代表厨房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一类是两个垃圾桶,分别是绿色的厨余垃圾桶和黄色的其他垃圾桶。

“垃圾分类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分类,它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从投放、收集、运输到最后的处置。现在,杭州的垃圾分类体系已基本建立。”杭州市生活固体废弃物处置监管中心高级工程师程光华说。

那么,这些垃圾被扔进垃圾桶后,都去哪儿了?

厨房垃圾:运往天子岭填满场填埋。每天,大概有300多吨运到那里,其中有20吨通过生化处理后进行沼气发电,剩余的进行填埋,同样可以进行沼气发电。今年6月底,日处理200吨的厨房垃圾分选减量暨生化利用处理一期项目将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可回收垃圾:通过废品回收渠道,由居民自己处理。据贸易部门统计,去年,废品回收公司共回收了93万吨垃圾。这只是开发票的数据,加上不少不开发票的废品回收量,去年肯定超过100多万吨。

其他垃圾:部分运往天子岭填满场,和厨房垃圾分区填埋;部分运往滨江浦沿、余杭乔司和余杭仓前三家焚烧厂进行焚烧。

有害垃圾:有一家位于丁桥的立佳环境有限公司会专门定期回收。去年,仅回收了6吨。

目前,杭州对居民生活垃圾采用填埋和焚烧两种主要方式进行处置。据杭州市城管委统计显示:2013年,杭州市区(含萧山、余杭)生活垃圾产生总量308.67万吨,日均8456.78吨(其中主城区日均4614.18吨)。2013年焚烧和填埋处置实际比例约为4∶6。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通讯员 孙譞侃 记者 高逸平 章高航 纪驭亚  编辑:郑海云
返回
世上本没有垃圾,有的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在丹麦、瑞典等国家,分类回收垃圾占垃圾总量的80%至90%。可在杭州,60%的垃圾却拿来填埋。在日本以及我国台湾,由于垃圾分类做得好,一些垃圾处理厂已无垃圾可烧。可杭州,就在不久前,垃圾日产量已达1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