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源夫人巴一熔昨作别杭州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3-12-12 06:19   

再见黄源已是1939年。当时巴一熔染上肺结核到医院治疗,一天,一个护士跑来告诉她,有个作家约她第二天在江边竹排上见面。“我既高兴又迟疑,不知作家找我何事?”

穿戴整齐跑到江边一看,是黄源来找她谈文章的。谈完刚想走,黄源说:“这里满山映山红,溪水清澈见底,空气新鲜,真是个好地方,再坐一会儿吧。”

这一坐,两个人就走到了一起,再也没分开。

“1957年,我爸爸被打成右派,要和妈妈离婚,妈妈说什么也不肯签字,一个人带着一大家子人坚持了4年。”说着,三儿子黄放放的眼睛红了。

葛岭路13号 现在是黄源旧居

1955年春天,巴一熔全家来到杭州,开始住在西湖边圣塘路九莲村的一个小院,后来搬到葛岭路13号。一家人在葛岭生活了40多年,现在这里是黄源旧居(2005年开放)。

北山路沿葛岭路往山上走大概200米,左边树丛中有座小院子,两幢木质红漆房子,就是黄源旧居,环境清幽,昨天下午,一只大红公鸡时不时踱到旧居门口觅食。工作人员说,这里展示的都是黄源生前的遗物,巴一熔只有两张开馆时的照片。

四儿子黄明明说,父亲去世后,母亲就从葛岭搬了出来,住到了他家。生命的最后四年,母亲是在轮椅和病床上度过的。

一位曾去看望过巴一熔的老同事说,巴一熔最难忘的是新四军的那段日子,“她记忆力非常好,一讲3个多小时都不停。”

巴一熔生命弥留之际,最喜欢听新闻,儿孙们轮流给她读当天的重要新闻。“听说中国有航空母舰了,她高兴得直拍手,非要让我们给她弄个模型看看。”现在,大儿媳费尽周折从北京弄来的“辽宁号”航母模型,一直放在老人的床头。

昨天下午,儿孙们带着巴一熔的骨灰赶到海盐。黄源先生1996年曾向家乡海盐赠书近万册,当地政府1997年拨款筹建藏书楼,1998年10月竣工,命名“黄源藏书楼”。

2003年黄源逝世后,骨灰就安葬在藏书楼前的院子里。昨天,巴一熔的骨灰也安葬在这里。两位世纪老人,永远地相守在了一起。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殷军领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