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片做的拖挂型公交车,后车车厢完全是竹木结构,连避震钢板都用安吉老毛竹代替。
1963年,7路车老队长陈青沂的女儿和7路公交车合影。
83岁的陈青沂曾当过7路车队长,亲自开过“大甲虫”。抱着“大甲虫”的模型,老人感触良多。
1966年,当年的公交驾驶员学员和公交教练车合影。
城市往往因交通而建,因交通而兴。
1922年冬,杭州第一条公交线路K7路正式开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心骨,杭州公交至今已走过整整90个春夏秋冬。
在逝去的这90载里,你和杭州公交曾有过哪些交集,留下过哪些美好记忆?5月13日,本报发出“90年杭州公交记忆”的征集令后,一张张老照片纷至沓来,一段段曾经深埋的记忆又被重新唤醒。
在这些发黄的黑白老照片里,在那些和公交有过渊源的老人们的讲述里,杭城公交的过去被慢慢勾勒、还原。
杭州公交走过的这90年,就像一个点,浓缩着杭州交通的沧桑巨变,印证着杭州这座城市的成长变迁。
从“游西湖的车”到7路
这条最早的公交线
一直都是杭州的门面
有人说,杭城最美的公交线当数7路,从城站到灵隐,途经湖滨、断桥,沿着北山路,走过玉泉、九里松。从闹市到山林,从浮躁至安宁,一路走,一路赏,一路情……
K7路就像杭州的门面。不过很多人不知道,7路公交是杭州甚至是全省的第一条公交线路。
杭州有公共交通始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冬)。当年原上海英商电车公司职员潘宝泉与杭州大世界游艺场经理陆宝泉,分别在杭组建了“宝华汽车行”和“永华汽车行”。两车行的公共汽车在湖滨与灵隐之间行驶,单程7.4公里。
这,就是公交7路车的前身。
90年过去了,神奇的7路车却在时光的荏苒中坚持着自己的足迹。不仅一直保留至今,就连走向也没变化,只是线路长了,站点多了。
从湖滨至灵隐,延伸为城站火车站至灵隐;从最初设的湖滨站、公园站、岳坟站、灵隐站四站到如今的16站。
老杭州、63岁的庞培华,一家三代都是杭州公交人,而庞培华的爷爷和父亲都与公交7路有着不解的渊源。
庞培华的爷爷庞阿慧,当时就是永华汽车行的司机。那时候,车辆没有统一名称,大家都称作“游西湖车”。庞阿慧的车招手即停,趟数不固定。竞争激烈,为了招揽顾客,庞阿慧想了个妙招,自编歌谣,将沿路景点串在其中。直到现在,庞培华还会哼那首熟悉的歌谣:
钱塘门外少年宫,车过著名的北山街,宝石山下看一看,劝君不要多留念,好的景点在后面。新新饭店看一看,苏堤春桥六吊(座)桥,精忠报国岳王庙,玉泉池水鱼儿跳,双峰插云穿云霄。转弯古风扑面来,原来是咫尺西天灵隐到。
1953年,杭州市公共交通公司成立后不久,接收了永华公司,“游西湖的车”被正式编为7路车。而庞培华的父亲庞明山,成为了杭州公交7路车的第一代司机。那时,年少的庞培华常拎着饭盒去城站火车站,给父亲送饭。